ID: 21113907

第七单元 览风景,阅诗文,观人生,达万物 :在群文建构中完成“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165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七,教学设计,写作,任务,学年,2024-2025
  • cover
教学实录 | 览风景,阅诗文,观人生,达万物 :在群文建构中完成“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这是一堂体现了“坚守与创新并重”的高中群文阅读特等奖课例:紧紧围绕单元主题,重构单元意义,在景、文、情的融合能力上,将哲理认知和新建加入目标,实现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升华。 展现了较高的群文重构能力。将教材的群文单线索加上“大我”与“小我”变成双线索,同时篇目隐含庙堂和江湖人生环境,使意义更加多维而丰富。 紧密结合“文学阅读与写作”的任务项目,由读到写一气呵成,读写互为因果,浑然天成。同时,教学资源贴近生活和学生认知,提升了学生的思维高度。 ———评委组点评 随物宛转,与心徘徊 ———自然风景中的融情寓理 文本组合 史铁生《我与地坛》,〔明〕钟惺《浣花溪记》,〔宋〕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清〕李钟峨《巫峡》 年段 高一年级 议题解读 本议题基于统编教材高中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自然情———而设计,在把握文、景、情相融合的基础上,加入哲理认知与新建,实现在风景中融情寓理的思维共识与表达应用的学习目标。 本议题以教材为依托,进行“1+3”文本组合,引导学生将课内感知和课外文本进行整合,四篇文本古今结合,在风景中融入“大我”与“小我”的哲理意义,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角色代入及情境写作活动促进学生对景、情、理三者的思维建构与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览风景,图文回顾入自然 师:人生会遇到很多的风景,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人们把它们写进了诗文,也写进了自己的人生。同样,当我们看到与这些诗文中相似的画面时,也会引发我们对风景的联想。比如,这两个画面会让你想到什么作品? 生1:图二让我想到了史铁生写的《我与地坛》。 生2:我想到了《荷塘月色》。 师:看来同学们对上学期学过的课文非常熟悉。大家再看,这是哪里? 生(齐答):玉林西路。 师:当它叠加上小酒馆,你会想到一首歌———对,赵雷的《成都》。这首歌让许多青年都在玉林路的小酒馆有了一次沉浸式的人生体会。老师今天也从人生的不同角度选取了4篇文章,组成一个关于自然风景的延伸的群文阅读单元。 设计意图 以课内经典篇目中的风景温故,以赵雷的《成都》再度激趣,初步理解风景内涵,引导学生感知人在自然中思考、因风景而联想的文学艺术创作之思,在情景相生的基础上感受议题的意义。 二、梳理:阅诗文,风景之中觅情思 文人观山水自然,看见了怎样的风景,产生了怎样的联想或哲思?教师引导学生对四篇文本进行梳理,提炼出“自然之景”“联想之景(象)”“情(理)之句”。 师:我们在前置学习时发现,这些文章都有写景抒情和抒发人生哲理的句子,我们按照自然之景、联想之景象和哲理之句对它们进行了梳理。现在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前置学习的成果。首先来看《我与地坛》。 生3:《我与地坛》里的自然之景有“坍塌的建筑”“野草荒藤”“昆虫自在”“草木生长”以及落日。史铁生由这些联想到孩子的脚印、古柏的站立、无数个夏天、气味的记忆。我觉得情理之句是“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师:好,请坐。《我与地坛》中还有哪些很有哲思的句子,谁能补充一下? 生4:还有这句“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师:苦心安排,很好,请坐。史铁生在与地坛的对话中进行了很多深沉而复杂的思索,类似这样富有哲理的句子在文章中还有很多。 (师生完成表格梳理的第一行《我与地坛》) 师:谁来分享钟惺的《浣花溪记》? 生5:这篇文章里的自然之景是“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作者联想到“杜工部居”。表达情理的句子我觉得是“穷愁奔走,犹能择胜”。 师:大家都找到这句话了吗?翻开文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