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17284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10-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81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时候愈发,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文章立论和驳论相结合展开论述的放方法以及理论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 把握文章的思辨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学习冲破思想束缚、解放思想的精神,正确认识、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划分层次、找关键句等方法,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理清行文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怎样长文短教、长文短学。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奔课文 1.1976年10月,中共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全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同志多次旗帜鲜明的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从不同的角度指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在这一背景下,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社论:报刊以本社名义发表的有关当前重大问题的评论,是评论当前重大问题的文章。它往往就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问题,或针对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发表意见,表明看法。社论的作者由报社(杂志社)指定的编辑部人员或社会上的专家,文章完成后,作者不署名具体姓名,一般只署名“本报评论员”或“本报特约记者”。这种文章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政治风向标”。 二、长文短学理清结构 1. 文章很长,有6000多字,除开头的引言外,全文由四大部分组成。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整体把握,我们分两大步骤完成:示范分析第一部分,同学们小组合作其他三个部分。 2. 示范分析第一部分。 (1)快速阅读这一部分,找出表明作者观点和思路的主要句子。 小标题: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 检验路线之正确与否,情形也是这样。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概括这一部分的行文思路。 提出论点“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来证明→以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来论证→以社会实践对马列主义思想路线的检验来论证→以社会实践对毛主席的思想路线的检验来论证。 (3)概括这一部分的基本意思: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