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18648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5 江上渔者 课件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36816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江上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诵读 5 江上渔者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其文学成就突出,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诗人简介 同学们,听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吗?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你。 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浪。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思就是为官者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句大意: 可渔民们的一叶小舟,就要为了捕鱼而在风浪中出没。 写江岸上人的活动 渲染了热闹的气氛 表现对鲈鱼的喜爱 为下文写打鱼人埋下伏笔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从诗歌的题目来看,范仲淹关心的是谁? 他关心的是江上的渔者,即打鱼的人。 品读诗文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波浪。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诗句大意: 江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大家都只爱鲈鱼鲜美的味道。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诵读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正是通过两幅生动图景的巧妙对比,从而产生强烈的形象反差。在巨大的想象反差中,诗人的意图和倾向性自然地流露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样“吃鱼不忘打鱼人”。你们读了这首古诗以后,脑海中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思 考 捕鱼人随时都可能船毁人亡。后两句写风浪中时隐时现的捕鱼小船。鲈鱼虽味美,捕鱼却艰辛。 从上文的描述中你们又能感受到什么? 展开联想 品诗境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是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他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这首诗。 《江上渔者》的写作背景 我们今天要学的《江上渔者》就是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吧。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首句描绘了江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繁忙而热闹。第二句则揭示了他们纷纷涌向江边的目的:那就是渴望品尝到鲈鱼那令人陶醉的鲜美滋味。   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反映了什么? 思 考 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对比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两句写渔夫在江面上打鱼的情景。“一叶舟”点出了船小。“风波里”说明了浪大。船小、浪大写出了打鱼的危险和艰辛。 江面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大家都被鲈鱼那诱人的鲜美所吸引。只见渔民们驾着那轻巧的小舟,为了捕获鲈鱼,勇敢地穿梭在波涛汹涌的风浪之中。 看到了小船,看到了汹涌的波涛,听到了巨大的海浪声。 “波涛汹涌”和“一片树叶”,一个是多么的可怕,力大无比,一个是多么的柔弱,轻飘飘。看到了渔民的船,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舟 叶子 比作 渔民生活艰险 比喻 船小 结合每个词语的含义,你是否能够全面理解《江上渔者》这首诗的整体意境和情感表达? 这首诗通过描写江上往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