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同步练习 姓名:_____班级:_____ 一、选择题 克利夫兰市位于伊利湖南岸,1830年连接伊利湖和俄亥俄河的运河通航,1851年铁路建成通车,使克利夫兰成为五大湖区的货物转运中心,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20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市人口密度发生显著变化。下图示意1950~1990年克利夫兰市中心向城市边缘人口密度分布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早期克利夫兰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主要是因为( ) A.地理位置优越 B.气候条件适宜 C.淡水资源充足 D.农业基础较好 2.1950~1990年期间,克利夫兰( ) A.中心商务区人口密度持续增大 B.人口密度极值区向中心商务区靠近 C.市区与外缘人口密度差异减小 D.城市边缘地区人口密度持续降低 城市化发展质量是衡量特定区域内城市化速度是否合理、人口城市化过程是否健康、经济城市化过程是否高效、社会城市化过程是否和谐公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城市化发展质量的提升是加快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的关键。下图是理想状态下城市化发展质量和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四个时期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城市化发展质量矛盾最突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措施有利于提升我国城市化发展质量的是( ) ①降低城市化发展速度②改善城市交通③提高居民教育水平④改造贫民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Ⅰ所对应的右图中城市化阶段是( ) A.a阶段 B.b阶段 C.c阶段 D.无法确定 6.下列属于图中阶段Ⅰ产生的城市化现象的是( ) A.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 B.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 C.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等问题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7.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Ⅱ的主要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 A.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B.大城市中心区失业率增高、人口萎缩 C.整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比重下降 D.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城市面积不断增加 城镇化是城镇和乡村人口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城镇化的时空动态引起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有学者从城乡人口变动的视角提出了城镇化地域类型的划分方法,基于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中国城镇化地域类型的时空演变。下图为基于城乡人口变动的城镇化地域类型划分图,下表为1982—2020年中国城乡人口变化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期(年) 城镇人口年增量(万人) 乡村人口年增量(万人) 城镇化率年增量(%) 1982—1990 1120.0 462.2 0.70 1990—2000 1625.9 -504.8 1.07 2000—2010 2112.3 -1210.4 1.34 2010—2020 2319.9 -1530.2 1.36 8.根据材料推测1990—2000年间中国城镇化地域类型为( ) A.城乡扩张型城镇化 B.城镇吸引型城镇化 C.城乡收缩型城镇化 D.逆城镇化 9.根据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城镇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增加,会导致城镇化水平的下降 B.城镇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会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C.城镇人口增加量远大于乡村人口减少量为“乡村流失型城镇化” D.城镇人口增加量远小于乡村人口减少量为“城镇吸引型城镇化” 10.当中国进入逆城镇化时,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 ) A.城市中心居住密度上升 B.城乡之间的界限更清晰 C.城乡间交通通信更便捷 D.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下降 城市在遭遇内外部各种冲击的叠加时,城市内部系统包括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工程等所具备的抵御风险、维持城市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对危机的防范、响应和适应调整能力即为城市韧性。下图示意2004~2020年四类资源型城市韧性水平区域内基尼系数(系数越大,代表差异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2004~2020年,四类资源型城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