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30296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共16张PPT)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45220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七年级,16张,2024,上册,语文,8课
  • cover
(课件网)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两则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着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1.参照注释,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节奏和断句。 整体感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2.找出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思想内容)的词。 信 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约定 正午时分 丢下(他)而离开 (友人)才到。 乃,才。 这年 同“否”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不是人哪! 哉,语气助词,表感叹。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舍弃 就,副词。 守信。 拉,牵拉。 他,指元方。 回头看。 译文: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确定在正午时分,正午过后友人还没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元方当时7岁,正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等了您很久,您没到,家父已经离开了。”友人就愤怒地说:“不是人啊!和我约定一起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和家父约定正午一起出行。过了正午您还没到,就是无信;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无理。”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的进屋了。 精读细研 1.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认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有人认为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友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带着下面的问题,再读课文,总结答案。 1.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 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缺乏修养、没有礼貌 知错能改 2. 你认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懂礼识义 性格直率,好恶分明,情感易外露 正直不阿 3.有人认为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友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1)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2)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不犯错误,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作者通过这个小故事想表达什么?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把一个聪慧,机敏,大方有礼的孩童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元方的赞赏之情。 概括主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年纪虽小但聪慧善辩、正直明理、落落大方,同时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学后感悟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懂得诚实守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