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年级语文下册跨学科教学活动说课稿中国美食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第4课,《中国美食》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设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跨学科设思考总结,6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阐述。 以下是《中国美食》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思维图。 制定年夜饭美食菜单 任务一:解密菜单,识菜名。 活动1:探秘菜单,识菜名; 活动2:我来点餐,认菜名; 活动3:补充菜单,写写字。 任务二:课外实践,长见识。 活动1:年夜饭美食小调查; 活动2:跟着老师走进美食屋。 任务三:制定菜单,大展示。 活动1:聊聊、晒晒新收获; 活动2:写写、画画定菜单; 活动3:晒晒、我的年夜菜。 一、说教材分析: 《中国美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本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四篇图文并茂、浅显的韵文,分别从祖国壮美的山川、熟悉的传统佳节、神奇的汉字、丰富的美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识字、写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编排的大部分是形声字,是对前期学习内容的一个承接。围绕形声字构字特点,教材在几篇韵文和语文园地设计了多维度的训练。其中《中国美食》全文由11个美食名称组成,词语的字数、结构不尽相同,词语间彼此独立,没有意思相连,朗读好词语也是本科教学重点。本课是以“艹”“火”“灬”3个偏旁为主体的归类识字。词语中蕴含各种烹制方法,课后练习设计了用查字典方法发现“火”“和“灬”字的关系。文中的泡泡“我还能说出更多的家乡美食”,是基于学生经验的美食种类及烹饪方法引导拓展学习。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是课标对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提出的要求。跨学科学习内容第一学段要求:围绕实践学习活动,学习识字、说话、计算、设计、美化,与他人沟通、交流。在参与学校、社区举办的节日和风俗活动中,留意身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承载的学习任务主要是: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巩固运用形声字识字方法。 2.在跨学科学习中,拓展识字渠道,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中华美食文化。 3.通过跨学科学习,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兴趣,促进学生识字能力提升,为后续熟练运用于阅读与写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学科融合,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分析,我拟定了4点教学目标: 1.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正确认读11个词语,认识“菠”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9个生字。 2.引导发现“火”“和“灬”偏旁间的关联;能利用形声字识字方法归类识字,认识更多的汉字。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3.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识字,对中华美食文化现象(美食文化、春节风俗)有进一步体会、认识,学习并传承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在跨学科学习中,通过阅读、梳理、表达,培养学生初步的做事问题意识、思维意识。 目标1和目标2指向本课的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目标2,渗透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目标3: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识字。基于跨学科学习综合育人目标,我拟定了目标4。 三、说学情分析: 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孩子已经有形声字识字的经验,他们正处于识字方法的大量运用、巩固,为后期阅读、写作打基础阶段。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据课前侧面访谈,学生虽有一定认知,但不清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传统文化的具体、实在、可感的东西,他们感受并不深刻。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下册,孩子在数学学科中学习了《分类与整理》《数据收集整理》知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