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白天和夜晚 【教学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变的月亮》中的第3课,本课主要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演一演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认识和体验白天和夜晚的自然现象和人们的生活的区别。 虽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不是为了明确落实课标中的某一条具体的内容要求,但是在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上,本课教材内容之前,已经对太阳的位置变化和月亮的外部特征进行了学习认知,本课以白天和夜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对比白天与夜晚的不同自然现象,并通过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聚焦对太阳和月亮基本外部特征的比较,因此可以为后续继续学习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相关内容奠定基础。本课的探究方式也是引导学生通过感官进行观察,这也和本套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认识发展要项“感官与观察”是一致的。通过本课的感性经验的积累,有利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顺利进行冷和热、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科学概念的建构。 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每天都经历着白天和夜晚的轮换,也经常看到太阳和月亮,但是把这些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联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年级孩子对昼夜的交替现象既熟悉又陌生,知道白天与黑夜的区别,但缺乏有针对的观察和完整科学的表达,更不容易从直观现象中去思考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对白天和夜晚现象的对比,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探索身边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官观察简单描述白天和夜晚常见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不同。 (2)能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意识到常见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不同与白天和夜晚的特征之间存在关联。 (3)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比较白天和夜晚的不同特征,并通过口述、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猜想的意识;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具有提供证据的意识;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 (4)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白天和夜晚的常见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表现出直觉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表现白天和夜晚、太阳和月亮不同特征的图片、影像资料或课件。 (2)小组材料准备:游戏活动使用的角色的头饰和太阳镜、遮阳伞、手电筒等。 (3)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师出示同一场地在白天和夜晚的两幅不同图片) 师:同学们,这两张图片显示的是哪里?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图上的地方是在郑州,一个是白天,一个是夜晚。 生:左边那个有蓝天和太阳光,是白天,右边这个亮灯的是夜晚。 师:我们上个单元学习了利用太阳辨认方向,观察了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这个单元又研究了月亮的形状,多次在晚上到户外观察过月亮。那大家有没有发现,白天和夜晚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教学建议:教材为了体现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在提出问题之后安排了观察白天和夜晚的自然现象和人们的活动有什么不一样的观察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可将这一活动与前面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这样可以避免将本课拆开成两个半节课的问题) (2)探究与结论。 ①观察现象、关联特征 (师出示黎明前和日出、日落的视频)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太阳升起前后,大自然的景象有哪些变化? 生:太阳没出来的时候,天很黑,看不清。太阳快出来地时候,慢慢有点亮了。 生:太阳升起来以后,天空很亮,什么都看得很清楚。 生:最后太阳又落下去了,天又黑了。 师:你能说说白天和夜晚与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有什么关系吗? 生:太阳升起是白天,太阳落下以后就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