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58986

高教版第1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教案

日期:2024-11-23 科目:历史 类型: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347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高教,17课,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教案
  • cover
备课教案 第 周 第 次 课程名称 历史教育读本 授课内容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授课对象 22级轨道、航空、酒店 教学课时/授课类型 2 新授 授课时间地点 内容分析 参考教材 职业教育规划新教材历史教育读本 内容定位 公共基础课程 学情分析 学生现有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学习当前知识技能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初中历史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基础差,自觉性不好,理解能力不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先行者孙中山、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及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 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认识辛亥革命。 通过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主要革命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到老一辈革命家为祖国、为民族奋斗壮烈人生,树立起立志成才、报销国家的远大志向,有勇气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重任。 教学重点 掌握中华民国建立的艰难历程,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解决方法:讲授法 教学难点 1) 三民主义,需要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2)充分肯定孙中山以及辛亥革命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并正确的认识到他存在的不足。 解决方法:讲授法 信息化资源及教学资源 多媒体 教案检查签字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课堂教学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复习提问 清点人数,安全教育 复习提问 清点人数 提问 回答 回忆上节课内容 环节二 情境导入 回忆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探索 1840--1842--1851--1856--1860--1864--1894--1895--1898--1900--1911 随机抽问 回答 引入课题 环节三 新课学习 一、背景 1、甲午战争以来,民族危机深化。 (1)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的狂潮,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使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以上所有这些,使中华民族危机深化。 2、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说明必须另辟救国之路。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人选择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1.创立兴中会 (1)时间、地点:1894年,檀香山 (2)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口号:“振兴中华” (4)实践:广州起义 这次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辗转日本、檀香山、美国、欧洲各地,继续宣传革命,发展革命力量。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证明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光复会、日知会 2、革命潮流的发展 民族危亡的形势,孙中山的游说,使一些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爱国主义立场出发,很快走上革命道路,他们创办报刊、著译书籍,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大造革命舆论,推动革命潮流急速向前发展。19岁的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呼喊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2)创始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 (3)性质: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5)机关刊物:《民报》 这十六字纲领,孙中山在《民报》上把它概括为 (6)意义 A、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 B、同盟会所确定的“三民主义”纲领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 C、以同盟会成立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三)辛亥革命(1911年) (1)准备活动: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积极开展各项革命活动 A、大造革命舆论,传播革命思想; B、派会员回国,在各地建立革命机关; C、联络会党和新军,不断发动武装起义。 著名的起义是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