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第一单元第三课《身边的标识》教学设计 课题 《身边的标识》 学科 美术 课型 设计·应用 来源 湘美版教科书 节次 1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一年级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学生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运用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进行传承和创造。 课标分解 能感知身边的美,认识美存在于我们周边,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能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3、学会从外观和使用功能等方面了解物品的特点,能针对某件物品的设计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进行装饰和美化,初步形成设计意识。4、观赏周边自然环境中的山水、树木、花草、动物等,感知其形状美、色彩美和肌理美,体会美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之中。 教材分析 《身边的标识》是认识标识,尝试设计标识的练习课,目的是通过练习认识标志及含义,训练学生对生活的表达能力,控制能力与眼的观察能力,使儿童充分感受到线与形的关系,将生活中的场景用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对不同形体事物的感受,并尝试设计标识的练习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目标群体为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情感表达都处于发展阶段。为了让学生从小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孩子从小学会观察,从生活中获学情得创作灵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画出具有特点的作品,大胆落笔,逐渐形成自己对物体形的感受能力。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充满好奇和兴趣,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和兴趣可能更为突出。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状,了解身边的标志及其含义,能与同学分享、交流对身边的美的体会,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审美感知)。2.通过观察对事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对社会、环境和生活的兴趣。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感受,塑造造型作品。(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3.通过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术学习始终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文化理解) 评价任务 能够准确的认识并说出常见标识的含义;能够通过观察总结出标识的基本特点;能够通过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标识。 重点 认识标识,尝试设计标识。 难点 掌握简单的绘图技法,大胆的尝试颜色表现。 材料准备 铅笔、油画棒或马克笔、A4白色图画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猜一猜这些标识你认识吗?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它们呢? 看图猜标识的含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标识的用途的认识。 讲授新课 任务一:1、认识标识小小标识会说话,一步一步指方向。笔画虽少莫小看,传递信号作用大。对号入座,看看下面的标识是什么内容。任务二:2、观察分析标识在颜色、形状、内容上的特点。、颜色特征:红色标识表示禁止、蓝色标识表示指示、黄色标识表示警告。(2)、形状特征: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思考: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把这些形状画出来呢?(3)、内容特征:设计标识的时候,标识内容要和标识语符合图文一致。3、对比发现:比较交通标识和图案,你能发现标识在设计上还有哪些特点吗?设计的标识要有概括、简洁、醒目的特点。4、设计拓展。在设计标识的时候,同样的内容也可以设计出两种不同的标识。 根据标识的图片以及文字对号入座。分小组观察讨论标识的特点。 【评价标准】对生活中的标识是否留心观察。设计意图:再一次激发学生对标识的学习兴趣。 课堂练习 学习活动:自己设计一个标识,与同学说一说,这个标识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