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解读】 按照统编版教材的编排,本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与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互补,其人文主题、文学样式大相径庭、各有侧重。“伟大的复兴”单元以政论性、实用性作品为主,选取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节点与典型人物,通过红色记忆感召思想品德。“苦难与新生”单元则以文学作品为主,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时期的作家的代表性作品,链接历史,立足历史,进行创作。两个单元在内容上与思想上形成相互补充。但与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不同的是,本单元多为文学作品,如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这就决定了本单元的学习更注重联系作家进行个性化解读,从而生成自我的思考。 本单元共三课,六篇文章,分为三组。在单元导语中提到:“本单元所选的作品,有的寄托对烈士牺牲的深切哀痛,表达对正义力量的信心;有的展现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揭示中国革命的意义;有的描绘革命斗争的场景,反映革命志士的高尚品质和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根据描述语句,可一一对应相应篇目。 在本单元中,对不同文体的作品选择相应的侧重点进行旁批并总结,在群文联读或单元整合中感知差异,形成自己的解读思路是学生需要强化的阅读技能。 【研习目标】 1.把握作品主要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通过旁批细节描写品析作品中提到的典型人物形象并形成与革命相关的思考。 2.研读课文,从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上比较不同的纪念性散文创作上的异同点,深刻认识报告文学真实性与文学性有机统一的特征,寻找角度比较不同革命小说的创作风格。 【分段实施】 本单元均为经典作品,且文体差异较大,故考虑分解,按课进行多篇联读或单篇精读。 记念,只因忘却———《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联读 学习目标: 1.进行旁批注释,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作品中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体悟作者抒情风格的差异。 2.体会革命志士巨大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思考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3.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联系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教学重难点 1.进行旁批注释,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作品中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体悟作者抒情风格的差异。 2.体会革命志士巨大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思考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3.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联系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课前下发导学案、《空谈》、《可惨与可笑》、《死地》,布置读本《无花的蔷薇二》阅读任务。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今年恰逢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在各地为他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时,会不会有人记得,他也曾以手持笔,写下对青年学生、对革命烈士的记念。我们今天就来走进有其作品“抒情双璧”之称的《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体会鲁迅先生的哀痛与思考。 任务一:回到历史现场 任务二: 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梳理两篇文章结构,为剩余章节添加小标题,完成表格。 要求:仿照示例,能够概括本章节内容,能够体现行文思路,语言表达精炼。 任务三:小试牛刀。 任务说明: 学会旁批,并以“人物形象”为主题,分别在两篇课文中找到相应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体现的人物形象与作者情感。 过程指导: 扣住关键词,学会注旁批 定义: 旁批就是在文章的旁边作批语。旁批是对其中的一段话,某个句子甚至一个词、一个字,也可以是对整个篇章。 批注类型: 1.感想式批注:记写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见解感受和观点看法等。 2.质疑式批注:记写阅读时的疑惑和不解之处。 3.联想式批注:记写阅读时联想到的内容和思想等。 4.评价式批注:记写对书中人物、事件、思想,以及描写和写法等的评价。 使用符号:○圈字词_____划句子△提示批注语句总结概括 示例:“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