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71288

【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备课 四年级科学上册 7.运动的快慢(苏教版)课件+素材

日期:2025-09-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1023060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运动,课件,苏教版,快慢,课堂,上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备课 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7.运动的快慢(教学教案)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知道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科学思维:※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能够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 探究实践:※能够给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了解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态度责任:※理解速度的意义并能够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重点 ※测量并计算走路的速度。难点 教学内容 本课紧紧围绕运动的快慢即物体的运动速度展开,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设置运动员比赛的情境,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提出路程与时间,这实际上是与速度密切相关的两个量,最后揭示出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二部分,从实际操作层面去感知速度,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测量走路的速度,在这个活动里学会测量路程与时间,然后运用前面学到的知识计算速度;活动二,给运动速度排序,教材有结构地给出四组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用冲击力暗示速度快的物体能量大。这部分的学习除了比速度,还要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第三部分,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们的身边出发,理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第四部分,通过阅读了解运动速度极快的物体和运动速度极慢的物体,最后提出如何判断运动速度慢的物体在运动的问题,回应本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不同物体运动速度的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秒表、卷尺。 教学过程 活动一:比较运动的快慢 1.赛跑时,设置起点与终点的原因。 当我们进行赛跑时,要设置起点与终点,这是为了确保公平。设置起点与终点的目的是将运动员的运动限定在一定的路程内,大家通过的路程相同,先到达终点者获胜,因为先到达终点者用时少,速度快。 2.不是同场赛跑的运动员比较快慢。 看他们跑相同的路程用了多少时间;看他们在同一段时间里跑了多远。 比较不是同场赛跑的运动员的快慢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看运动员跑相同的路程用了多少时间,谁用的时间最少,谁跑得最快;另一种是看运动员在同一段时间里跑了多远,谁跑的路程最长,谁跑得最快。即: (1)在相同的路程内,谁用的时间最少,谁跑得最快。 (2)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跑的路程最长,谁跑得最快。 3.认识速度。 比较常用的是第一种方法,例如在体育赛事中,都是规定了路程,然后比较谁用的时间最少,即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 人们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速度的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 设计意图: 从赛跑话题聊起,贴近学生的生活,比较赛跑成绩时也能够引入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概念,利于学生理解速度概念。 活动二 在测量和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大与小 1.和同伴相互测一测走路的速度。 实验材料:秒表、米尺等。 实验步骤: (1)A同学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测量用的时间。 (2)B同学用正常的步伐走5秒,测量走的路程。 (3)用路程除以时间,得到速度。 (4)比较A同学和B同学走路的速度。 实验记录: 同学 路程 时间 速度 A 5米 5.2秒 0.96米/秒 B 5.4米 5秒 1.08米/秒 实验结论:A同学走路的速度比B同学走路的速度小一些,走路的速度不一样。 设计意图: 步行是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对自己的步行速度没有概念,从身边的事物进行科学学习是关注学习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测量走路速度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2.将下面运动速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从大到小的排列结果: (1)民航飞机; (2)“复兴号”动车; (3)猎豹; (4)沙尘暴; (5)海豚; (6)台风中心移动; (7)自行车; (8)步行。 设计意图: 选择一些典型的交通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