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0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上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01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的爱国情怀 02 03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阅读教材p82页第一段内容,思考: 1.一个民族,为什么要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2.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 3.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 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如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等。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明志就是确立志向。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入的第一推动力。 阅读书上第82页《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说一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你是否在坚定不移地朝着它前进?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领会下面格言的含义,再观看《苏武牧羊》的故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吧!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气节指志气和节操,往往表现为坚持正义,在民族危急关头或强大压力面前不屈服的精神。气节是以廉耻之心为基础的,没有廉耻,就不能坚持道德原则。 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1 2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阅读教材p84页活动园 在名实一致、表里一致方面做到了,在言行一致方面有所欠缺。主要是因为自己确定目标的时候盲目乐观,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以后说话要先思考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实达不到的目标不乱立。 求新是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求新就要与时俱进。没有求新,个人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求新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阅读教材p84页《胡服骑射》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你在生活中有不断求新的表现吗?如果有,表现在哪里? 胡服骑射 对照格言,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聪明而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不以为羞耻。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只知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懂就问,学习的同时要勤于思考,要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请将下列格言与它们的大意连线,并说说这些格言对你的启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能够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表现,但能够战胜自己才算是强者。 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永不懈怠。 见到好人好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什么是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孔子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传统美德中“立已达人”的仁爱精神。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孔子曾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仁”。这句话的大意是: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请按照这一说法,填充下题。 我不愿意别人欺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