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74040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131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 cover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本词,培养语感。 ② 品味词中清丽的语言,提高鉴赏解读诗词的能力。 2.能力目标 ① 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准确把握词的感情基调。 ② 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体会词人的愁绪。 3.情感价值目标 ① 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表达的深刻感受。 ② 学习词人达观阔达的心境,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的第一篇诗词。这部分内容包含有四首词,都是写景抒情的篇目。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词人日常发现的景致,抒发深刻的感情,启示人们要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无可奈何,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近一年的诗词学习,初步培养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词之前的单元正是诗词学习,学生可以趁热打铁巩固知识并且运用所学检验新内容。此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动口、动脑、动手、动情、动心,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所以本课学习采用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流利正确地诵读水平。 (2)介绍作者生平及其主要作品、题目由来。 (3)深入研读诗词,抓住意象,体会愁情,渗透对诗歌诵读的指导。 (4)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词的表面进入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词作的深刻意蕴。 2.教学重点 感悟词作清新流丽的风格,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 3.教学难点 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特点,决定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采用上述方法的理由: 1.情境教学法:营造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融入文本,感受作者有感而发的意象意境,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诵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诵读中可以增强语感,品悟作者的感情,发现诗词的美感,利于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3.自主探究法:此种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探究,从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素养,感受主动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4.小组讨论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吸收别人的优秀观点提升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 上课之前先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宋朝时有个“神童”,这个“神童”跳过乡试会试,直接进入殿试。殿试时,他不负“神童”之誉,丝毫没有胆怯,很快便完成了答卷,不但得到了皇帝的嘉奖,还被赏赐为同进士出身。大家知道这个“神童”是谁吗?我们今天近距离接触这位“神童”,来学习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感受他这首非常有名的词作。 2.解题(浣溪沙的由来) 介绍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晏殊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著作有《珠玉词》,代表作有《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浣溪沙》。 这是晏殊《珠玉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作品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迟暮落寞的感伤。《浣溪沙》这首词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