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8174

2.1 函数的概念 课件(5)

日期:2025-10-19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4633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函数,概念,课件
    (课件网) 高中数学·必修1·苏教版 第2章 函 数 2.1 函数的概念 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第1课时 函数的概念和定义域 [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 无意义 y=kx(k≠0) y=ax+b(a≠0) y=ax2+bx+c(a≠0) [预习导引] 1.设A,B是两个 ,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 ,在集合B中都有 的元素y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 . 2.在函数y=f(x),x∈A中, 组成的集合A叫做函数y=f(x)的定义域, 组成的集合C={f(x)|x∈A}叫做函数y=f(x)的值域,且有C B. 非空数集 每一个元素x 唯一 y=f(x),x∈A x的取值 y的取值 要点一 函数概念的应用 例1 设M={x|0≤x≤2},N={y|0≤y≤2},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从集合M到集合N的函数关系的有_____. 答案 ② 解析 图号 正误 原因 ① × x=2时,在N中无元素与之对应,不满足任意性. ② √ 同时满足任意性与唯一性. ③ × x=2时,对应元素y=3 N,不满足任意性. ④ × x=1时,在N中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不满足唯一性. 规律方法 1.判断一个对应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的方法:(1)A,B必须都是非空数集;(2)A中任意一个数在B中必须有并且是唯一的实数和它对应. 注意:A中元素无剩余,B中元素允许有剩余. 2.函数的定义中“任意一个x”与“有唯一确定的y”说明函数中两变量x,y的对应关系是“一对一”或者是“多对一”而不能是“一对多”. 规律方法 1.当函数是由解析式给出时,求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求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集合,必须考虑下列各种情形:(1)负数不能开偶次方,所以偶次根号下的式子大于或等于零;(2)分式中分母不能为0;(3)零次幂的底数不为0;(4)如果f(x)由几部分构成,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5)如果函数有实际背景,那么除符合上述要求外,还要符合实际情况. 2.求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是转化为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问题,注意定义域是一个集合,其结果必须用集合或区间来表示. 规律方法 求函数值时,首先要确定出函数的对应法则f的具体含义,然后将变量代入解析式计算,对于f[g(x)]型的求值,按“由内到外”的顺序进行,要注意f[g(x)]与g[f(x)]的区别. 再见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