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82265

1.2《离骚》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1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129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离骚,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 cover
多重品读 对话赏读 个性解读———《离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和诵读,在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节奏美、语言美,从而认识诗人屈原的高洁情怀。 2.引领学生反复品读,抓住关键词句,与作品、作者进行多重对话,理解《离骚》的深刻内涵和屈原“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领悟诗人峻洁的人格操守,从而引发学生关注个人操守,培养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仔细赏读,体会《离骚》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生动深厚、形象深刻地抒发诗人强烈的爱国忧民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品赏文本,多重对话,理解《离骚》的深刻内涵。 2.领会殉道者———伟大诗人屈原爱国忧民的高尚品格。 三、教学方式创新 1.以生为本,反复诵读,质疑争鸣,多重对话,策略导学。 2.运用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课前预习要求(30分钟) 1.认读词句,了解特殊句式。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3.走近作者,了解 作者生平及楚辞特征。 4.走进文本,熟读课文及郭沫若译文。 5.自我解读,体会作者品格,把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写下来。 六、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1.导入:屈原以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离骚》,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光耀千古。 2.以屈原《离骚》等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叫《楚辞》。《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二、初读感知 1.初读《离骚》。(速读)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离骚》预习学案”,对课文的字句、背景、作者和译文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继续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二读《离骚》。(听读) (1)朗读指导:①《离骚》要读出分句的节拍,押韵的字要重读。②上分句的“兮”(啊)字,是楚地方言,也是《楚辞》的语言特征,读的时候可以拖得稍微长一些,给人一唱三叹的感觉。③诗歌节奏,要注意停顿。如(多媒体演示下文): 扈 / 江离与辟芷 / 兮,纫秋兰 / 以为佩。 (2)听读要求:读准节奏。 请大家听范读,一边用耳仔细听,一边用口轻轻哼,一边用手标出节奏。(口耳手并用,是叶圣陶先生倡导的语文学习好方法。) (3)听多媒体范读课文。 3.三读《离骚》。(自读) 要求把诗歌的字词和节奏读准。 (三)品读领悟 1.揭示“离骚”的4种解释。(设疑) (多媒体演示下文) ①司马迁:“离忧”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列传》) ②班固:“遭忧”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离骚赞序》) ③王逸:“别愁”说。(离,别也;骚,愁也。———王逸《楚辞章句》) ④近人:“牢骚”说。(“离骚”即“劳商”,相当今语“牢骚”。———游国恩《楚辞论文集》) 我们再读文本,结合文本语句,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联系预习时所了解到的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谈谈你认为上述对“离骚”意义的理解,哪一种比较正确。 2.四读《离骚》。(品读) 再次品读文本,思考:(1)屈原是怎样一个人?(外貌、气质、品格等)(2)身遭流放之难,屈原最担忧的却是什么?他是如何面对流放困境的? 3.品读探究:“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1)内美,诗歌中屈原写了哪些内容呢? 明确:“内美”,是指一种庄重自爱、忠君爱国,一种责任感、复兴祖国的使命感。 出身高贵:“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降生祥瑞:“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名字美好:“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请两组同学读“内美”上半部分诗篇。) (2)修,可理解为美好的(形容词),修饰、打扮、修炼(动词)。如果作“修炼”解,那么,下文的诗歌中,屈原作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