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教学课件 基础模块 哲学 与 人生 社会历史现象扑朔迷离、纷繁复杂,认识社会、认识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还是英雄人物创造的?探讨和回答上述问题,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史观,理解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前言 坚持唯物史观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单元 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 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价值观在人的发展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应该怎样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本课,我们将懂得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价值贵在奉献,要立足岗位诚实劳动,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 导语: 01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02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 录 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 第一框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视频导入 观看视频,思考到底该不该“扶”? 经典小品《扶不扶》 解析 思考: 不同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选择? 价值观不同 价值观的含义是什么?带着疑问,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 视频导入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第一框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一部分 微视频 红色延安,缘何成为爱国青年争相奔赴的“圣地”? 《延安·青年》第二集(下)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当年许多有志青年向往延安,克服重重困难奔赴延安? 思考问题 结合视频,阅读教材第98页“阅读与思考”文字内容。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这是诗人何其芳1938年年初到延安时的见闻和感受。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取得了一系列战果,鼓舞了全国军民的信心。一时间,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令人向往的圣地,“到延安去”成为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的共同选择。广大知识青年怀抱救国理想,冒着连天炮火,冲破重重阻碍,从国统区、沦陷区、海外奔赴延安。他们中有文学家、音乐家、戏剧家、电影明星、新闻记者、律师、医生、教师等,更多的是青年学生。这些年轻人在延安接受了革命教育后,成为抗日救国的骨干力量。 抗战时期,爱国青年奔赴延安 1.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人生观的含义及其关系。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问题。 相关链接 阅读教材第99页上面“相关链接”文字内容。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尚道义的传统。 1、孔子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3、宋代范伸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清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展现了中国人天下为公、担当道义的观念,体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微视频 价值观正确是选择的标准 1.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 价值观影响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影响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道路等问题的思考和选择。 价值观不同,人们在面对公与私、义与利、苦与乐、生与死等冲突时作出的选择也不同。 人生选择 决定 理想、信念、生活目标、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道路 影响 价值观 1.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核心价值观 含义:就是在一定社会的各种价值观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价值观。 重要意义:承载着一个民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