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85504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214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初中,生物,人教,七年级
  • cover
《血流的管道-血管》 学校名称 执教老师 涉及学科 生物 教学对象 初一学生 教材版本 人教版初中生物 课时数 1 一、案例设计背景与目的 《2022 年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课程注重探究和实践,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展现人们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思维方式及探究过程,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通过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素养,对学生的健康生活、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CER 模型”为论证体系对“血流的管道-血管”进行探索,融入“模型建构”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桥梁,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进一步明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促进学生结构与功能观、 健康生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学理念(如基于问题的学习、个性化学习、探究性教学、分层教学等) 针对学生的认知和思维障碍,结合 2022 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基于“CER”复合论证模型(图 2),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相关证据,并运用论证方式解释、评价证据,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证据和明确科学推理的过程。教师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构建主脉络,引导学生通过科学论证层层深入,从而区分不同血管的本质区别。 证据 1 证据 2 主张 新主张证据 3 推理 质疑或新证据 图 1 以“CER 模型”为基础的复合论证模型 三、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划分知识点)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对应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程内容(五)人体生理与健康概念 5.2.1“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教学提示 3“学习活动建议”要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收集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的资料并讨论心血管疾病与生活习惯的关系”。本节即是上一节血液的自然连续,又是下一节心脏的基础。从知识与能力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难点主要是:①对于血管具有一定的迷思概念,误认为人体血管无分类、血管不属于血液循环系统;②有关血管的本质区别,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 大概念: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生命活动 重要概念:人体通过循环系统进行体内的物质运输 次位概念: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图 2 “血流的管道-血管”相关概念体系 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分类或学科核心素养分类) (1)通过学习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能够基于证据和逻辑,运用分析、归纳、对比、推理等科学方法得出结论。 (3)通过自制血管结构简易模型,提升模型建模的科学思维。 (4)通过了解静脉曲张血管疾病,树立血管健康意识,提出预防方案,并主动向家人传播健康生活的观念和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三种血管,描述血管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六、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习得血液的知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在能力方面具备一定观察和探究能力。但对于血管具有一定的迷思概念,误认为人体血管无分类、血管不属于血液循环 系统。 七、教学环境、工具及资源准备(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 希沃平台、手机、qq 软件、显微镜 八、教学活动设计(一个或多个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资源设计意图 课前微课 教师首先布置了“智慧平台”上《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微课资源给学生自学,在巩固显微镜基本操作步骤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 学生自学完成前测问卷。 1.教师依据新课教学目标设计了前测试卷,课前精准诊断学生薄弱知识点及待提升能力,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情景引入 年近花甲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