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版 六年级上册 《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 2.发面的秘密 教学设计 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课题 发面的秘密 课时 1 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5~6年级 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如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认识酵母菌,以及看得见的真菌--蘑菇和木耳。 科学思维:通过显微镜观察知道酵母粉里有酵母菌,并用图示或文字描述酵母菌,并知道酵母菌是一种真菌。 探究实践:通过发面的对比实验,验证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并学会用照片和语言文字整理实验结果,交流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态度责任:学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培养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及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粉中的酵母菌,知道它是一种真菌。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通过发面的对比实验,验证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并学会用照片和语言文字整理实验结果,交流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培养皿、酵母粉、温水、白糖、玻璃棒、显微镜、提前培养的酵母菌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预设3分钟) 提问:大家在家看过妈妈发面吗 你发现妈妈发面时都做了什么 提问:里面加的咖啡色的粉末是什么 和好的面团过一两个小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小结:用温水和面,里面加了酵母粉,发好的面会变得松软膨大。 基于真实的情境提出的真实的问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观察(预设10分钟) 活动一:酵母粉里有什么 1.制作酵母粉装片 第一步,在一个清洁的培养皿里加入一点儿酵母粉。 第二步,在培养皿里加入100毫升温水和5克白糖,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放在温暖的地方。 第三步,过几个小时,取一滴浮在上面的液体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观察与记录 分组观察,观察后把看到的现象用语言或者绘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学生分组观察、交流、描述、记录) (学生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小结:(课件演示酵母菌放大图)大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这些接近卵圆形、圆柱形的物体,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完全相同,有的还带有小芽……它们也是一种生物--酵母菌。 3. 搜集证据 学生阅读有关酵母菌的资料并交流分享。 小结: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除了动物和植物,真菌也是一大类生物,酵母菌就是真菌的一种。由于酵母菌的大小通常只有几微米(1毫米=1000微米)所以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微小到肉眼看不见或者很难看清的生物,我们把这些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学生通过观察酵母粉里有什么,进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及时做实验记录的良好习惯。通过阅读自己提前搜集的酵母菌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预设12分钟) 活动二:发面的秘密 小组合作,设计对比实验方案 方案一:验证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 提出问题:酵母粉与发面效果的关系是怎样的? 猜想假设:加酵母粉的面团会发“胖”。 实验材料:面粉、温水、酵母粉..... 实验步骤: 1.先将容器清洗干净。 2.取出面粉100克、酵母粉5克,搅拌均匀。再加适量30℃的温水和成面团。另一块面团不加酵母粉。 3.在容器内放入温度计,并记录温度变化。 4.每隔15分钟记录一次面团的变化。 方案二:验证使用温水和面的面团发的更快 提出问题:使用温水和面面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