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版 四年级上册 《运动》单元 5.运动与能量 教学设计 单元 《运动》 课题 5.运动与能量 课时 1 核心 概念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学习内容及要求 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3~4年级①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形式,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1.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能识别日常生活各种能量的形式。 科学思维: 能举例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有能的变化。 探究实践: 会设计简单的验证实验,并用简单的图示表达物体的运动过程或现象。 态度责任: 1.能正确叙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合作交流。 2.知道遵守交通规则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1.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并能识别日常生活各种能量的形式。 2.会设计简单的验证实验,并用简单的图示表达物体的运动过程或现象。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举例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有能的变化。 教学 准备 教师:弹珠 学生:弹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导入新课(预设8分钟) 任务一:猜想假设 1.(出示运动员跳沙坑、铅球落地、汽车撞坏的图片) 提出问题: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跳远运动员落地时溅起了很多沙子;铅球把地面砸出一个小坑;汽车被撞击后,外壳被撞瘪了。) 2.为什么会这样呢? 提示:这些现象发生前,物体都是什么状态?这些现象与物体的状态有关系吗? (它们都是被运动的物体撞到的。) 3.如果它们没有被运动的物体撞击到,会有这些现象吗?这说明什么呢? 猜测: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对图片中的现象进行描述,在描述的同时引发其思考,意识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二、搜集证据(预设10分钟) 任务二:弹珠实验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弹珠,我们就用它来验证。你准备怎么设计实验来验证运动的弹珠具有能量? 请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2.生分享实验方案,师进行评价与补充,达成共识。 3.小组实验,仔细观察。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利用身边常见的弹珠,真实体验,学生能够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三、处理信息(预设10分钟) 任务三: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1.小组分享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现象:运动的弹珠撞击静止的弹珠,使静止的弹珠运动起来,还听见了“哒”的声音。 实验结论:运动的弹珠是具有能量的。 2.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具体说一说这些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吗?(出示射箭、水坝、敲钉子等图片) (学生发言讨论) 3.师总结: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4.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一特点除了给我们带来好处,会不会给我们带来坏处呢? 小贴士:运动物体具有能量,有时也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比如,飞出去的箭能伤人,运动的汽车能造成交通事故。安全带、安全气囊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减轻车内人员受到的伤害。 学生利用科学词汇真实的表达出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拓展活动(预设7分钟) 任务四:寻找生活中的能量 1.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物体发出声音———声能,太阳发出光和热———光能、热能,电池产生电流———电能等等。 补充: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 2.举例说说自己知道的能量形式,还有什么能量与运动有关呢? 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