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95351

《减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表格式)

日期:2025-04-2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159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减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一年级
  • cover
《减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 教材分析 《减法》是人教版 2024 - 2025 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之一。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加法的逆运算。教材通过生动的情境图和直观的实物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减法,理解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教材中的情境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小朋友们分苹果、小动物们的活动等,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同时,教材还注重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为后续学习数学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他们对数学的认识还比较有限。在学习减法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加法,对总数和部分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同时,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比较明显,在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 “-” 号和 “=” 号,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2)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减法。(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减法的形成过程,体会减法的含义。(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1)理解减法的意义。(2)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减法。2.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减法算式。 教学法 1. 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减法。3.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加深对减法的理解。4.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听吗?(生:想) 2. 教师讲述故事: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有 5 朵鲜艳的花朵。突然,一阵风吹来,吹走了 2 朵花。同学们,现在花园里还剩下几朵花呢? 3. 师:要想知道花园里还剩下几朵花,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生:减法) 4.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减法。(板书课题:减法)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减法的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花园里花朵的变化情况。(出示情境图)原来有 5 朵花,吹走了 2 朵花,还剩下几朵花呢? (2)师:我们可以用一个圆圈来代表一朵花,那么原来有 5 朵花可以用 5 个圆圈来表示,吹走了 2 朵花可以用划掉 2 个圆圈来表示。(教师在黑板上用圆圈表示花朵,并划掉 2 个圆圈) (3)师:现在我们数一数还剩下几朵花。(师生一起数:1、2、3) (4)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知道了花园里还剩下 3 朵花。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吗?(生:5 - 2 = 3) (5)师:对,5 - 2 = 3 这个算式就表示从 5 里面去掉 2 是 3。在这个算式中,“-” 叫做减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