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95502

作品鉴赏 啊啦里哟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 必修2 歌唱

日期:2025-10-08 科目:音乐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2063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必修,2019,音版,音乐人,作品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作品鉴赏《啊啦里呦》 教科书 书 名:音乐 必修(二) 《歌唱》 -出卷网-:人民音乐-出卷网-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欣赏朝鲜族风格歌曲《啊啦里呦》,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朝鲜族风格歌曲在节奏、旋律、音调等音乐要素上的不同。 2.艺术表现:在聆听、模唱等音乐活动中,感受蒙古族风格与朝鲜族风格的音乐在节奏、旋律、调式等音乐表现要素上的特点,能学习演唱朝鲜族风格的《啊啦里呦》。 3.文化理解:通过对《啊啦里呦》的鉴赏,感受朝鲜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朝鲜族的音乐文化,理解和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多样性,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从节奏、颤音、情感三部分去赏析《啊啦里呦》这首歌曲,并从中感受朝鲜族音乐的风格及魅力。 教学难点: 感受朝鲜族音乐风格,理解《啊啦里呦》这首歌曲如泣如诉的思念,并且自己尝试在演唱中用歌声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导课 播放大家耳熟能详的朝鲜族经典代表作品《阿里郎》,并提出三个问题: A.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B.歌名是什么? C.是几拍子的歌曲? 设计意图:播放音乐,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快速进入课堂,并从熟 悉的歌曲里知道今天要探索的是朝鲜族音乐。 初步欣赏歌曲《啊啦里呦》 简介 《啊啦里呦》是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歌曲,该作品是作曲者依凭民族音乐历史文化积淀,参照朝鲜族传统民谣《阿里郎》的音乐风格创作的一首优秀作品。 在朝鲜族音乐文化中。《阿里郎》被纳入“杂歌”范畴中的“民间抒情歌谣”类别。最早产生于 14 世纪 90 年代,迄今已有 600 余年的传唱历史。 后逐渐衍生出了 50 多种曲调,6000 多首歌词,对朝鲜族文化的意义和影响极为深远。 “阿里郎”意为“我的郎君”或“我离郎”;“啊啦里哟”为常用衬词,意为“我难离”。 设计意图:在前奏时简介这首歌曲,让学生建立初步印象,对歌曲背景有大致了解,并在音响上有初步体验。 2、进一步讲解歌曲 设计意图:在听完一遍后进一步深入阐述歌曲的音乐风格、曲式结构、调式等特点。 分三部分赏析歌曲 设计意图:抓住节奏、颤音、情感这三个朝鲜族音乐的特点环环深入,层层紧扣,剖析《啊啦里呦》这首歌曲,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这首歌曲及朝鲜族音乐风格。 1、节奏 1.1唱出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视唱,学生能直观感受到这段三拍子的节奏,为后面学习进行铺垫。 1.2 在节奏中朗读歌词(A段) 设计意图:在节奏中朗读歌词,体会节奏的长短,并熟悉歌词,为后面的歌曲学习做铺垫。 1.3 视唱乐谱(A段) 设计意图:视唱乐谱,感受旋律和节奏的结合。 1.4 调整气口和重音(A段) 设计意图:在实际演唱中我们的换气要做一些调整,来配合整首乐曲的情感表达。另外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着重强调换气和气口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首歌。 1.5 跟伴奏唱歌词(A段) 提示:注意气口和重音 设计意图:经过几轮层层递进的铺垫,这次将节奏、旋律、歌词融为一体,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才能更好地处理歌曲。 2、颤音 颤音是朝鲜民歌中的另一大特色,在《阿拉里呦》中也十分多见。演唱时应有效控制其中的颤音,才能达到完美的演绎效果。 2.1 歌曲A段 颤音讲解并范唱 设计意图:颤音是朝鲜民歌中的另一大特色,在《阿拉里呦》中也十分多见。演唱时应有效控制其中的颤音,才能达到完美的演绎效果。教师详细讲解具体字上的颤音并示范,让学生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有利于更好地模仿和实践。 2.2 歌曲B段 颤音讲解并范唱 设计意图:分段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3 播放伴奏,学生自己尝试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A、B两段的颤音详细讲解并范唱,学生需要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