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 7.3 串联电路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串联电路的特点,涉及在固定电源电压下两个电阻串联电阻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以及利用滑动变阻器与固定电阻串联分压改变固定电阻两端电压来进行多次电阻测量的实验。以此为基础,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解决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变化问题,故障判断问题以及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分析问题。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有电流、电压、电阻和欧姆定律等知识为基础。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能正确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会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等基本的实验技能。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本课用生活实例引入,而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和各导体两端电压的特点,经历同伴间的讨论、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总结得出相关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欧姆定律推理得出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在理解串联电路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学生实验,由此体会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自主探究串联电路特点的过程,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通过对串联电路总电阻和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关系的推理过程,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道串联电路。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设计“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方案,注意到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科学方法。认识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数据记录、数据分析及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形成相互合作、交流分享的团队意识。 通过串联电路总电阻特点的推理过程,认识逻辑推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 难点:获取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规律的过程。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4~6人一套):学生电源、2Ω、3Ω、5Ω、8Ω、10Ω、12Ω、20Ω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若干。 2.演示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两个、电键、导线若干。 3.自制PPT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串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生活中情景引入串联电路,接着指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得到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而后在教师的辅助下,结合已学过的欧姆定律知识推导出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通过“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定电阻”的实验,学会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方法是:学生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和自主选择实验器材,经历实验数据记录、分析、归纳而后总结得出串联电路特点。并把自己的实验数据通过Ipad拍照上传汇总,方便同学间交流讨论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获取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规律的过程,及科学推理的思想方法。方法是:通过实验找到一个电阻R接入电路替代串联电阻R1和R2,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使电路中的电流与原来两个电阻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相同,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有个初步认识,而后在教师引导下结合欧姆定律知识进行理论推理。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景I 视频 播放录像,观看生活中圣诞树上漂亮的小彩灯。 情景II 演示实验 组成一个串联电路。闭合、打开电键,观察小灯的工作情况。调换电键位置,观察小灯的工作情况。 活动I 学生实验1 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桌上的器材,分小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并通过Ipad上传,归纳、得出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活动II 学生实验2 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桌上的器材,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两个串联导体用一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