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大气受热过程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必修第一册 教材 -出卷网-:湖南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 运用示意图,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过程,从整体的角度,动态、系统地分析和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形成综合思维。 2. 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积极意义,关注全球变暖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 3. 引导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相关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做出合理解释,提升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教学难点: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观看视频“冰川守护者”。 (设计意图)了解冰川守护者这一职业,引导学生建立职业生涯意识。并提出具体问题:分析冰川守护者给冰川盖“被子”,能减缓冰川消融的原因。将要学的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太阳辐射知识,为本节课内容做铺垫。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能量,这叫太阳辐射。依据波长由短到长,太阳辐射可分为紫外区、可见光区和红外区三部分,其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区。可见光由红光到紫光波长越来越短。任一地,白天的气温始终高于晚上,因此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根本热源。 (设计意图)强调知识之间具有联系性。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并表达:概括描述大气受热过程。 投射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大气对一部分太阳辐射进行削弱作用,主要有三种形式:反射、散射和吸收。其余的太阳辐射能够到达地球表面,被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逐渐升高,释放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把热量主要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少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同时也向外放出大气辐射。一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到地面。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其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又归还给地面,所以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设计意图)检验课前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综合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系统认识所学主要内容。 教师结合自然现象梳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相关知识点。 地球与月球昼夜温差比较(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地理意义);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高(反射); 晴朗的天空呈现为蓝色(散射); “两小儿辩日”故事(影响大气削弱作用的主要因素:太阳高度、大气厚度) 读图3-14(归纳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地面反射率) 古诗词“高处不胜寒”(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秋阴不散霜飞晚”(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障碍比较多,结合具体事象更便于学生理解。 回扣问题,学以致用 学生讨论回答导入新课的问题,联系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尝试分析温室效应原理。 联系身边,学以致用 以河北省辛集市特色种植业走出乡村振兴路为研究素材,发现地理现象并作出合理解释。 素材:选种的特色农产品在“七下八上”雨季集中期到来之前采摘上市,甜度高,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大棚葡萄比露天种植提早上市一个月,实现了错峰上市。正值收获农忙时期,农民们下地劳作时间却往往选择:日出之前已开始采摘,起早熬晚,在中午前后休息。 (设计意图)利于学生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增强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学生明白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了很多地理知识和原理,理论联系实际,符合新课标对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作业练习 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以文字材料或景观图片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