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05262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131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 cover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文本把握】 一、散文的体裁 散文教学要找到适宜的、精准的教学内容,首先就要深化体式认知。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散文评论家林非先生提出了“真情实感”这一散文文体规范。他说:“散文创作是-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对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或自然图像的再现,也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中间,它主要是以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所以散文教学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但有一点更重要,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歌声"。 《昆明的雨》在文体上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独特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独特的言说方式和独特的情思 “写实性”和“自述性”作为散文最重要的两个特征已基本被认可。写实性是指散文不崇尚虚构,所言说的对象是真实存在的或者存在过的 ;自述性是指散文的言说方式,一般是指作者的自述,在自述中表现作者的独特情思。基于这两个特征,散文阅读要关注的主要是三个点:独特的言说方式、作者的独特情思和“这一位”作者的独特情思。要做到这一点,散文的阅读教学就需要读者“知其人” 。在散文教学中,只有在知人论世和文本理解之间实现关联,才能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从一定程度上说,知人论世的深度决定了散文教学的高度。具体到汪曾祺的《昆明的雨》,要引导学生对其独特的言说方式、作者的独特情思和“这一位”作者的独特情思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看到汪曾祺语言艺术的传承脉络。 三、主题的表达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晚年创作的写景抒情散文。它是将一般昆明人抗战时期的生活,浮现在他的民风世俗和自然风光之中,多幅很有现代特色的“浮世绘”的长卷。这是一篇怀旧之文,不只是叙旧事,还述旧情。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文章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中的景、事、物一一展开: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大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莲花池边酒店与友小酌……文章信笔所致,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所以文章首尾都有“我想念昆明的雨”,特别是雨中小店与友小酌,那份战乱中难得的闲适、恬淡、惬意,让作者念念不忘。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写到: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本文就是借写昆明的雨来表达作者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从而让读者体会到作者丰富而醇厚的内心世界,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的人文内涵。 【教学意图】 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散文阅读教学,要以文本研读为中心,以“知人论世”为必要支架,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品味言语的独特性,读懂读透“这一位”作者独特的情思。 《昆明的雨》处处充满着美感和诗意,其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使人动情。教学这篇课文,我认为重在引导学生赏读文本,领悟文中的四美和品味文中的诗意。 教师补充介绍汪曾祺在昆明生活的经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