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06003

6《芣苢》《插秧歌》群文联读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0-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838362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语文,高中,统编,PPT,20张
  • cover
(课件网) 联读 BY YUSHEN 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田)+(力),表示种地的劳力,在田间出力做事的雄性劳动者。 妇,从女持帚洒扫也。本义为在家扫地做家务的女主人妇。(女)+(帚),表示女子在家做扫地等家务。 穿越劳动现场 涵泳诗意之美 【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诵读中体味《芣苢》重章叠唱的韵律美和《插秧歌》语言浅白流畅的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经》中反复与变化的表现方式和民歌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动词的变化之美,感受劳动场景的欢乐和忙碌。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对普通劳动者的讴歌和赞美,明晰劳动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称“诗三百”。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任务情境 农民丰收节展览组委会拟在展览区辟“品民生之味,展劳动之美”展区,要求制作视频,假如你是组委会成员,请你以《芣苢》和《插秧歌》为蓝本,完成视频制作。 任务一 初读感悟,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再现画面之美,复原劳动场景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初读感悟,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字 小篆 含义 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采 有 掇 捋 袺 襭 三五成群的农家妇女采摘芣苢 的画面。 占有,收获 用手指或指尖轻轻采摘 拾取,选取 从茎上成把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热烈欢乐 越采越快, 越采越多, 收获满满 动作描写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一家老小 插秧的画面。 紧张有序、忙碌、 专注的 白描 环境衬托 语言描写 任务二 你打算在结尾加上《芣苢》《插秧歌》两首诗歌的诵读。请你认真揣摩,加以展示。 尝试花式朗读 感受音韵之美,体味劳动氛围 任务三 制作好的音画视频在送审时得到了组委会的赞赏,但他们也心生疑惑,想向你请教: 1.在《芣苢》中明明6个动词就可以描述的场景,为什么要用48字? 2.《插秧歌》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画,而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是不是有些游离诗外了? 细研手法之美,感受艺术特色 1.在《芣苢》中明明6个动词就可以描述的场景,为什么要用48字?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弹歌》 明确:寥寥八字,音节紧促,描绘了我国远古劳动人民砍竹、接竹、制作弹弓、捕猎禽兽的紧张的狩猎场面。 《芣苢》在“采采芣苢”和“薄言”的重复中,节奏放缓了,画面里的人也放慢脚步。使用叠词,音律和谐,朗朗上口。重章叠唱,在不断重叠、不断回环的歌声中,使我们感受到劳动妇女的快乐。 2.《插秧歌》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画,而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是不是有些游离诗外了? 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农忙抢种的紧张氛围。 比喻 比喻 任务四 组委会看完视频后建议在视频后期制作时配上字幕,请你以“劳动是……”的句式,结合这两首诗歌写出你的感悟。 梳理诗歌之美,解说劳动感悟 劳动是在丛丛芣苢中穿梭采撷的乐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