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06652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1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30841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编版,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选官制度 一、选官制度 (一)九品中正制 1.背景 寒门(下品) 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 地方大族操纵选拔权 2.标准: 家世、道德、才能→家世 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时,犹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但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控,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马凯《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 九品中正制形势图 3.影响: 初期选拔大量人才,但后期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高门(上品)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自隋文帝罢九品中正制,始立科举。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是以九品中正制为考核、品评机制,即在州郡设置中正、小中正,专司品评人才,向朝廷推荐。由于中正官均由本州郡的世家大族、贵族官僚担任,九品中正制遂成了门阀士族把持选举的工具。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合作探究】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对选官制度的变化进行合理解释 科举制之用意,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 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钱穆《国史大纲》 新变化:①方式由中正选官到公开考试 ②标准由门第到才学 ③权力由地方到中央 为何变:九品中正制被门阀操纵 为何变:中央集权的需要 为何变:社会阶层变化(庶族地主力量扩大)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一、选官制度 (二)科举制 选官方式选官标准选官权力选官基础小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朝代夏商周秦国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选官制度选官方式选官标准世卿世禄制世袭血缘军功爵制任命军功察举制自下而上推荐品行九品中正制评定授官门第科举制分科考试才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趋向公开、公平趋向严密、科学从地方逐渐收归中央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创新:官员选拔变得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一、选官制度 直中书省 [唐] 白居易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薇,亦作“微”。唐代紫微侍郎的简称,即中书侍郎。《新唐书·百官志二》:“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注:“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微省,中书令曰紫微令……至大历五年,紫微侍郎乃复为中书侍郎。 唐朝三省位置示意图 【合作探究】三省六部制的实质。 和你的小组同伴一起,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三省制 魏晋南北朝 尚书台 东汉 中外朝制 汉武帝 皇帝 三公 九卿 中朝 尚书 皇帝 尚书台 三公 皇帝 尚 书 省 中 书 省 门 下 省 1.指出下列四个时期“尚书”地位变化情况,并说明原因。 2.从“尚书”地位变化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实质。 二、三省六部制 皇帝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同意后交予审议 上奏 审议政令 受命决策起草政令 封驳 通过 执行政令 问题: 1.运用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说明这一制度是如何强化皇权的呢? 2.除了强化皇权,这一制度还给国家治理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二、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唐玄宗改为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决策权和行政权再次结合。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起草政令 审核政令 执行政令 吏、户、礼、 兵、刑、工 交予审议 未通过封驳 通过 相权三分 尚书省 决策系统 行政系统 唐初,置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掌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