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09906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梳理(含解析)

日期:2024-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6次 大小:224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解析,梳理,知识点,上册,纲要
  • cover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知识点梳理】 1.梳理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①先秦:世卿世禄制 战国秦国:军功爵制度。 ②两汉:察举制(是一种至下而上的选官制度,根据道德和才学,分为举孝廉和举秀才两种)。 ③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魏文帝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设立,根据家世、道德、才华选拔人才,上下结合,使选官有了标准,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只注重家世,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④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隋炀帝创立科举制。 唐太宗时,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一科,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武则天时,创立了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时,任用礼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一直延续到清朝。 宋朝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实行锁院、弥封和誊录法。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1898年戊戌变法,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 1905年,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 2.科举制的作用? 积极: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势家大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 在社会上形成了读书重学的风气,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消极:选拔标准单一,压抑个性,使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 3.归纳古代选官标准的演变趋势? 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4.三省六部制的职能?影响? 职能: 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 影响: 三省分工明确,彼此制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提高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③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是古代中国中央官制成熟的标志,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节制君权,减少决策失误(因为政府的最高机构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 5.唐代租庸调制的内容?作用? 内容: 征收对象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 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作用: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6.两税法实行的背景?目的?内容?意义? 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 目的:解决财政困难。 内容: ①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 ②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③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意义: 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巩固提升】 1.两税法将贵族、官吏、商人、地主、农民等群体按资产多寡分为九等户籍,形成“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纳税原则。这一做法意在( ) A.减轻百姓的赋役负担 B.加强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C.破除森严的等级制度 D.推动社会关系的平等化 2.《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省)、门下(省)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___则当行驳正”。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是(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3.780年,唐代实行两税法,规定“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其社会意义在于( ) 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 B.杜绝了土地兼并问题 C.将“人文关———政策化 D.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4.唐文宗曾颁布诏书曰:“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