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10152

2.4《致云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32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致云雀,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致云雀 学习目标 1. 通过梳理诗歌结构及意象,了解诗歌内容; 2. 通过品味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理解云雀与其他意象之间的关系; 3.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云雀的象征意义及诗歌所寄寓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梳理诗歌结构及意象,了解诗歌内容; 2. 通过品味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理解云雀与其他意象之间的关系; 3.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云雀的象征意义及诗歌所寄寓的情感。 教学思路 活动一:梳理诗歌的内容结构 活动二:分析意象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理解云雀欢乐的源泉 活动四:理解云雀的象征意义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致云雀》。1820年7月,一个美丽的夏日傍晚,一位英国诗人沿着乡间小路,在流萤闪烁的灌木篱笆之间散步。他忽然听到了云雀婉转的鸣叫,他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诗歌。这两年之后,诗人因为一次意外离开了人世。他的这首诗歌被后人称之为他“最美丽的诗篇”之一。这首诗歌就是《致云雀》,这位诗人就是雪莱。 《致云雀》这首诗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为了表现云雀,诗人构建了许多其他的意象。 学习任务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探讨诗中的云雀和其他意象之间的关系,理解云雀的象征意义。 活动一:梳理诗歌的内容结构 为方便理解,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首诗的内容结构。 全诗共21小节,第一小节诗人总体评价云雀及其歌声;第2到第4小节描写云雀飞翔;第5到12小节着力描写云雀的歌声;第13到20小节云雀歌声神圣、欢快的原因;第21小节表达诗人的愿望。 通过梳理,我们不难概括出云雀的特点有三个,飞翔迅疾高远,叫声欢快高亢,且飞且鸣。 活动二:分析意象之间的关系 那除了云雀之外,诗人还构建了哪些意象呢?请大家来看这张图示,云雀外的其他意象共有26个,我们以小节为单位,有青云、蓝天、太阳等,它们跟云雀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欣赏一段朗诵视频。随着刚才的视频,我们的眼前似乎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云雀凌空直上,驰往碧霄,迎着曙光欢乐地出征。而此时我们还只是见其形而未闻其声。所以烈火的青云、蔚蓝的天心,地平线下的太阳,金色的电光,显然是在写云雀欢乐地翱翔。 同样内容的意象,还有第5小节中淡淡的紫色黄昏和昼空里的星星,这些意象都体现了云雀飞翔迅疾高远的特点,而其余的意象都与云雀的叫声欢快、高亢有关。 由此可见,云雀欢快、高亢的叫声是这首诗着力描摹表现的部分。那么,这些意象和云雀的叫声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首先,我们来看第5小节中的意象,老师先来朗读一下,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剑,它那强烈的明灯,在晨曦中逐渐暗淡,以致难以分辨,却能感觉到就在空间。 这里诗人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听觉上云雀的叫声,转化为视觉上的利剑、明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云雀叫声的高亢和穿透力强,从而表达了诗人冲破黑暗,向往光明的强烈愿望。 什么是通感?我们来介绍一下。 通感,也叫“移觉”。修辞手法之一。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于是,在表现属于甲感觉范围的事物印象时,就超越它的范围而描写成领会到乙感觉范围的印象,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表达效果。 诗中同样用到通感的意象还有 明月、美雨、玫瑰等,这些意象的使用,化无形为有形,使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更加感受到云雀乐音的优美。 少女、诗人、萤火虫这些意象又用到了哪些手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我们一边赏析朗诵,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显然诗人运用了比喻,先把云雀比作诗人,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呢? 他们都有思想,都饱含着希望和忧虑。这个比喻再次说明云雀的叫声,能唤起人们的希望,唤醒人们的内心。接着诗人又把云雀比作高贵的少女,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