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10179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4-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15750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课堂,核心,同步,新课标,无忧,9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抓住典型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先生”这一人物形象。(重难点)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乐趣。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知成长之路 任务三 品乐园之趣 任务四 探书屋之学 任务五 感悟反思,答疑解惑 注:任务三、四、五请看第2课时 【新课导入】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胡令能《小儿垂钓》 同学们,童年就像一支古老的歌谣,是我们一生的珍宝。大家刚才读的这几句诗是我国古代诗人对儿童生活的有趣描写。现在,回想一下自己上小学前和小学时的生活,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事呢? 本文的作者,看似严肃的著名作家鲁迅,又有过怎样有意思的童年时光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看看吧!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运用到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毛泽东曾称赞,“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世人称之为“民族魂”。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卷网-2005年版)。 时间:文章写于1926年。 背景: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他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空洞、芜杂”的一年,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写了一些回忆旧事的文章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 内容:这些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名,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结集时改题为《朝花夕拾》。 【作品简介】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作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时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文体知识】 现代散文 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1)现代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2)现代散文的特点: ①较强的纪实性。②取材的广泛性。③形式的灵活性。④诗意浓郁性。⑤语言优美性。⑥(篇幅)短小精悍性。 总之,现代散文最后必须要达到形散神聚的特点。 【字音字形】 多音字 【形近字】 【理解词语】 【词语辨析】 任务二 知成长之路 要求: ①默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梳理写作思路。 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回读) ②琢磨标题,赏析过渡段。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梳理课文写作思路 默读指导: 1.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 2.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注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梳理课文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