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卷】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 古诗文中的数学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孙子算经》中记载:“十圭为一抄,十抄为一撮,十撮为一勺,十勺为一合.”说明“抄、搬、勺、合”均为进制,则九合等于( ) A.圭 B.圭 C.圭 D.圭 2.(2023七上·大同期中)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计数”.一位书生坚持每天五更起床读书,为了勉励自己,他用“结绳计数”的方法来记录自己读书的天数,如图1是他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六进一,表示的天数为51天(1×62+2×6+3=51),按同样的方法,图2表示的天数是( ) A.48 B.46 C.236 D.92 3.(2019七上·鞍山期中)我国是最早认识负数,并进行相关运算的国家.在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里,就记载了利用算筹实施“正负术”的方法,图1表示的是计算3+(﹣4)的过程.按照这种方法,图2表示的过程应是在计算( ) A.(﹣5)+(﹣2) B.(﹣5)+2 C.5+(﹣2) D.5+2 4.(2023七上·西安月考)我国古代典籍庄子天下篇中曾说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现有一根长为尺的木杆,第次截取其长度的一半,第次截取其第次剩下长度的一半,第次截取其第次剩下长度的一半,如此反复,则第次截取后,此木杆剩下的长度为( ) A.尺 B.尺 C.尺 D.尺 5.(2021七上·雁塔期末)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有注:“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就是说,对两个得失相反的量,要以正、负加以区别.如果收入1800元,记作+1800元,那么 元表示( ) A.支出1800元 B.收入1800元 C.支出1000元 D.收入1000元 6.(2020七上·孝义期中)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记数”.一位书生坚持每天五更起床读书,为了勉励自己,他用“结绳记数”的方法来记录自己读书的天数,如图1是他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六进一,表示的天数为 天,( ),按同样的方法,图2表示的天数是( ) A.36 B.56 C.236 D.1032 7.(2024七上·鄞州期末)某数学兴趣小组研究我国古代《算法统宗》里这样一首诗:我问开店李三公,众客都来到店中,一房七客多七客,一房九客一房空.诗中后两句的意思是:如果每一间客房住7人,那么有7人无房住;如果每一间客房住9人,那么就空出一间房.设该店有间客房,则所列方程为( ) A. B. C. D. 8.(2023七上·西山期中)我国古代著作《增删算法统宗》中记载了一首古算诗:“林下牧童闹如簇,不知人数不知竹.每人六竿多十四,每人八竿少二竿.”其大意是:“牧童们在树下拿着竹竿高兴地玩耍,多14竿;每人8竿,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9.(2023七上·灌南期中)幻方是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我国古代的《洛书》中记载了最早的三阶幻方-九宫图.如图所示的幻方中,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则图中“”代表的数字是 . 10.(2023七上·德城期中)算筹是在珠算发明以前我国独创并且有效的计算工具,为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算筹计数法中,以“纵式”和“横式”两种方式来表示数字如图: 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示例如下: .战国时代,中国人已经有了正负数的概念,并用红算筹代表正数,黑算筹代表负数.则 (整体为黑色) 与(整体为红色)的和是 . 11.(2021七上·潜山期末)在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二元一次方程组是通过算筹摆放的,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