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16791

第四单元《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268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四,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厘清谬误的类型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 教学目标 1.运用逻辑规律,辨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谬误类型。 2.在分析例子的基础上探究感悟,借助逻辑知识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运用逻辑规律,辨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谬误类型。 教学难点: 1.在分析例子的基础上探究感悟,借助逻辑知识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活情境设置(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逻辑错误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1.我爱读外国文学,尤其爱读俄罗斯的、拉美的、古典的。 2.为演好课本剧我可以赴汤蹈火,要不是雨下得太大就赶去排练了。 3.他出生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注定此生不凡。 你关注过日常话语中的逻辑错误吗 解析:1.俄罗斯是按国家分类的,拉美是地域分类的,古典是按风格分类的,这几个关键词在逻辑上不能并列,因而第一句属于划分不当;2.前面刚刚说过可以为了课本剧赴汤蹈火,可是后面却又说因为雨下的大,所以我没有来排练,这无疑是自相矛盾的;3.他把出生时候的自然现象和他的人生经历强行联系在一起,这是强加因果。 二、任务活动 学习任务一 认识常见逻辑谬误分类 常见的逻辑谬误有哪些类型? 明确:生活中的逻辑谬误和文学作品中的逻辑谬误。 学习任务二 厘清逻辑的谬误类型 活动1.1 逻辑谬误一:歪曲观点 含义:把对方的观点a歪曲成了观点b,转而去攻击观点b。这种逻辑谬误像是在地上树立了一个稻草人,作为你的假想敌,打倒这个稻草人就实现了精神的胜利。 示例: 《孟子》:“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解析:杨朱的观点是为我,事实上,这个观点的内涵是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别人对自己的侵夺,也不侵夺别人。但是孟子却把这个观点刻意曲解为目无君主。墨子的观点兼爱,其内涵是普遍平等的。爱人不受等级贵贱和血缘亲属的局限,孟子却说是目无父亲,因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是无君无父等同于禽兽。这里,孟子在“为我”与“无君”、“兼爱”与“无父”之间混淆彼此,有意偷换,把对“杨氏为我”、“墨氏兼爱”之反驳“转化”为对“无父无君”之批评,歪曲了观点。 活动1.2 逻辑谬误二:偷换论题 含义:把讨论的焦点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从而逃避质疑和攻击。 示例: 妈妈:怎么这么迟回家? 孩子:你怎么老挑我的毛病呀? 解析:我们从对话里可以听出,妈妈的意思是这么晚回来是因为什么?隐含的责备是问孩子为什么不能早点回家,可是孩子回避了这个问题,并将这个问题,替换成了一个对妈妈的责备。你为什么老是挑我的毛病?从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以这样的方式,引起了新的争论。可以想见,接下来这个对话很有可能会朝着孩子期待方向发展,晚回家这件事儿不会成为一个核心问题了。 活动1.3 逻辑谬误三:假二择一 含义:明明存在很多可能性,却刻意说成只有两种可能,迫使对方做出自己所希望的选择,又称“虚假两难”。 示例: 20世纪越战期间,美国一些人对那些反对越战的人张贴了标语:热爱他,要么离开他。 解析: ①热爱国家,反战,于是离开他; ②热爱国家,反战,但是不离开国家; ③热爱国家,不反战,也不离开国家; ④不热爱国家,反战,不离开国家; ⑤不热爱国家,不反战,不离开国家; ⑥不热爱国家,反战离开国家。 由此我们看出,上述标语排除了其他可能,把一个虚假的两难问题摆在民众面前,迫使大家接受参加越战这个事实,否则就要背负一个不爱国的罪名。如果能够识破这个误,我们就会发现这个逻辑根本不成立。也就是说,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是不爱国和参战之间必须选择一个放弃一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