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二)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语文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20年3月 教学目标 1.掌握演绎推理之选言推理、二难推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演绎推理之选言推理、二难推理 教学难点: 1.选言推理和二难推理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诗人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出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出处见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文》(唐代宗初年曾任命李白为左拾遗,其时李白已死)。新墓建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在李白死后五十五年。其文有云: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士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 考碎叶在唐代有两处:其一即中亚碎叶,又其一为焉耆碎叶。焉耆碎叶,其城为王方翼所筑,筑于唐高宗调露元年(679)。《碑文》既标明“隋末”,可见李白的出生地是中亚碎叶,而非焉耆碎叶。 (郭沫若《李白和杜甫》) 【思考】郭沫若是怎样考证出李白的出生地是中亚细亚碎叶城的 他是怎么推理的?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士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 考碎叶在唐代有两处:其一即中亚碎叶,又其一为焉耆碎叶。焉耆碎叶,其城为王方翼所筑,筑于唐高宗调露元年(679)。《碑文》既标明“隋末”,可见李白的出生地是中亚碎叶,而非焉耆碎叶。 二、新授 学习任务一 活动1:(1) 了解选言推理的概念 ———是指以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 活动1:(2)认识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推理形式 【例】这个推理的错误,或者是前提不正确,或者是过程不符合规则;这个推理的前提是正确的,所以,这个推理的错误是过程不符合规则。 逻辑推理形式: p或q,非p(或非q),所以,q(或p)。 活动1.3:学会运用相容的选言推理 分析推理过程 ①他的作文得分较低,是因为审题能力弱,素材储备少。他的审题能力并不弱;所以他的素材储备少。 【推理】正确。否定其中一个,则肯定另一个。 ②他的作文得分较低,是因为审题能力弱,素材储备少。他的审题能力弱;所以,他的素材储备并不少。 【推理】错误。肯定其中一个,不能排除另一个,两者相容共存。 活动2.1:分析例句,认识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逻辑推理形式 【例1】要么你去,要么他去,你不去,那么就他去。 逻辑形式1 否定肯定式:要么p,要么q,非p(或非q),所以q(或p)。 活动2:分析例句,认识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逻辑推理形式 【例2】这次旅游要么去海南,要么去重庆,去了海南,就不去重庆了。 逻辑形式2. 肯定否定式:要么p,要么q,p(或q),所以,非q(或非p)。 活动2.2:学会运用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但有人认为老河兵即使没有相应的河道经验,也能够通过已知的情况推理出同样的结论,因为课文第1段交代了:“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如果这段话语序无误的话,说明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没有找到,那石兽还能在哪儿呢? 学习任务二 【思考热身】《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第三次打白骨精的思考。 因为根据前面两次的经验,如果孙悟空第三次把白骨精打死,他就可能被师傅赶走,但如果不打死白骨精,师父就会被白骨精吃掉。所以,打白骨精或者不打白骨精,所引起的两种后果———孙悟空被师父赶走或者师父被白骨精吃掉,都是孙悟空所不愿接受的。 根据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