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解读及设计说明】 本单元由三篇新闻通讯《喜看稻菽千层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一篇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和两首古诗《芣苢》《插秧歌》组成。单元的主体属于必修课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人文主题为“劳动光荣”,旨在通过专题研讨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培养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劳动精神。 学习本单元,需要整合多种文体的学习资源,了解新闻通讯的文体特点,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抓住典型事件、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精神。同时,了解新闻评论的一般写法,辨析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在此学习活动过程中感受、认识劳动的伟大,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围绕“评选你心目中的最美劳动者”这一核心任务,设置了“学习劳动事迹,感受人物精神”“模拟颁奖典礼,礼赞劳动精神”“学写新闻评论,深化劳动内涵”三个学习任务。通过推荐候选人物的活动学习三篇通讯、两首古诗,了解人物事迹,概括人物品质,体会劳动之美,感受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劳动精神;借助拟写颁奖词及模拟颁奖的活动认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内涵,加深对劳动者贡献与品质的理解和对劳动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利用为本次活动写新闻评论的契机,学习拟写新闻评论标题,掌握新闻评论文体结构,认识其文体特点。课后的学习测评要求学生立足课堂,认真参与、完成生物技术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验操作、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也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认识更多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创造社会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劳动者,在思考、实践与书写中加深对劳动精神、意义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分析文本,挖掘新时代劳动精神的代表———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认识劳动的崇高与美丽,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讴歌劳动者,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概括人物主要事迹,学习人物通讯以细节和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感受作者的立场与态度,理解人物精神意义。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掌握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学习评论角度和方法,理解评论的舆论导向性,针对具体事件或人物进行评论,发展逻辑思维。在想象、联想两首古诗中的劳动场面和劳动者形象以及书写劳动场面、劳动者形象的过程中,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鉴赏表现劳动生活的古代诗歌,体会劳动之美,自觉地在学习实践中丰富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对美好情感的体验。 文化传承与理解:从不同角度认识“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这一真理,认识坚守与践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无私奉献、勇于创造、笃行不怠的劳动观念。 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示意: 谁是最美劳动者 学习任务1 学习劳动事迹,感受人物精神。 学习任务2 模拟颁奖典礼,礼赞劳动精神 学习任务3 学写新闻评论,深化劳动内涵 学习测评 必做:完成生物技术实践,谈收获、感受和启发。 选做:1.观看《我在故宫修文物》,写短评。2.观察你身边的劳动,描写劳动情景。3.阅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写思考认识。 【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 马克思把劳动比喻为整个社会都在围绕旋转的“太阳”,将劳动视作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凭借勤劳的双手,人类的祖先打磨几块冷石,生起一团热火,告别茹毛饮血,迈向新的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