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3 桂花雨 八月放异香。 (打一花卉名) 桂花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桂花有什么印象。 谜语导入 我来介绍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人(今浙江温州市瓯海区)。当代女作家。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部,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母亲的金手表》等。 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一、想象画面,忆桂花 默读课文, 根据时间、地点和人物等要素, 说说桂花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画面。 交流展示 简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找到围绕桂花的主要事件。 品读爱花,寻觅花香 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对桂花喜爱的句子。 二、抓住关键,摇桂花 小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3-6自然段,至少找出3个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我来说 根据大家找到的句子, 想象画面:桂花的香气会飘到哪里 人们会有什么表现? 品读摇花,感受快乐 朗读4.5自然段,圈画摇桂花场景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我”对摇桂花的渴望、急切的心情,说明“我”非常喜欢摇桂花。 听同学读第6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桂花明明是中秋节前后开,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感悟思乡,体会表达 默读: 课文第7-8自然段和课后“阅读链接”, 思考:“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说说你的体会。 三、拓展阅读,思桂花 借助桂花来抒发思乡怀旧之情,把这种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 思考: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展台共读《琦君说童年》片段, 找到文中通过回忆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的过程,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课后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情,完成一个片段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拓展延伸,迁移练笔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围绕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写清楚事情 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总评标准 优秀:14-15;良好:12-13;合格:10 总评 作业设计 1.搜集并背诵积累描写桂花的优美诗句。 2.拓展延伸,迁移练笔:课后自主阅读《琦君说童年》,也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情,完成一个片段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桂花雨 课型 精读引领课 课时 1课时 目标设计依据 教材解读 《桂花雨》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桂花雨》中故乡的“桂花香、摇花乐”带来的美好回忆,宛如一张张老照片,重浮眼前。表达了对儿时往事的无比怀念之情,抒发了对家乡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高年级学生通过自学等方式,准确认读大部分字词,对生字的易错点有一定的了解。对借物抒情的文章有所了解。。 已有策略经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批注、品词析句的能力,能够通过默读、圈画做批注等方式抓住关键词及关键语句体会文章表达技巧。 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对自己的童年很了解。 存在的障碍点:“借助阅读链接理解句子含义,体会对比的写法,感受作者思乡之情”这里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 突破措施: 为突破以上难点,在教学中,我通过图文对照、以读代讲、品析词句、联系生活四种方法进行教和学。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同时,突破难点。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对于第三学段有以下要求:识字写字方面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阅读与鉴赏方面要求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表达与交流方面乐于表达,敢于发言。 a学什么: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