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27334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课时1 地球自转 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学案 (含答案)

日期:2024-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7次 大小:24601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地球,自转,一节,课时,导致,昼夜
  • cover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课时1 地球自转 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示意图,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等特点。(综合思维)2.联系实际,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及其影响,说明晨昏线的特点并学会判断晨线、昏线。(综合思维) 知识点一 地球自转 1.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地轴:地球自转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北半球某地观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该地的纬度。 3.地球自转的特点 (1)方向 ①方向 ②在下面三幅图中的弧线或短线上标注“→”,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答案  (2)周期 地球自转的角度 时间长度 应用价值 恒星日 360° 23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360°59′ 24时 昼夜交替的周期 (3)速度 角速度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约为15°/时。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线速度 ①随纬度增加而递减,极点的线速度均为0,赤道最大为1 670千米/时,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②纬度相同的两点,海拔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拓展延伸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2)判断纬度带:自转线速度:0~837 km/h→高纬度;837~1 447 km/h→中纬度;1 447~1 670 km/h→低纬度。 (3)判断地势高低:某地线速度等值线凸向低值处,说明该地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线速度等值线凸向高值处,说明该地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下图中,A可能为山地、高原,B可能为谷地、盆地。 (2024·安徽亳州开学考试)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图”。读图,完成1~3题。 1.四图中能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2.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四地自转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时 B.如果以遥远恒星为参照物,这四个地方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24小时 C.a、b、d三地均位于东半球 D.图中四地在晴朗的夜晚都能看见北极星 3.四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d-c-b-a C.a-b-d-c D.c-d-b-a 知识点二 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 (1)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2) 昼夜半球 (3)晨昏线(圈):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如上图中所在大圆。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昼夜交替 (1)成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2)周期: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3)意义: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思考  如何区别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 答案 ①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昼夜的形成与地球运动无关,主要是由于地球的不透光性决定的。②昼夜交替是一个的动态的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由于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核心归纳 1.晨昏线的三种判断方法 自转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地方时为18时的是昏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以上三种方法适合所有晨昏线的判读,但在判读俯视图时必须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出地球的自转方向,然后再根据自转法来判断晨昏线。 如图1中为晨线, 为昏线,图2中为晨线。 2.晨昏线的六个特点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地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