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29783

6.2《插秧歌》课件(共3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1-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47819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插 秧 歌 杨万里 课前任务: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206年) ,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 。吉州吉水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诚斋体 诚斋体是南宋杨万里所创诗体名。具有如下特点: ①幽默诙谐,风趣活泼。他的诗多从寻常生活中取材,常常在诗中打诨取笑,涉笔成趣。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②多写自然景色、日常生活。他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人忽略的景象,摄入镜头,构成一幅情趣盎然的图画,如《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③语言通俗明快,多用口语、俗语,使诗歌就像日常对话那样生动有趣。如《竹枝歌七首》(其一):“吴侬一队好儿郎,只要船行不要忙。” 学习任务:《插秧歌》 杨万里描写自然美景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的诗很多,成就也很大,这些诗一直为人们所称道。《插秧歌》就是其中的一首。淳熙六年(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你插过秧吗?描述一下插秧的场景。 活动1:初读《插秧歌》,感悟音乐美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反复朗读这首诗,认真体会诗中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在此基础上,说说这首诗是怎样体现诗歌韵律美和节奏美的。 “接”不押韵,可否换一个字?换成哪个字?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 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 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 照管鹅儿与雏鸭。 参考:活动1:节奏与押韵 田夫/抛秧/田妇/接,(jie) 小儿/拔秧/大儿/插。(cha) 笠是兜鍪/蓑是甲,(jia) 雨从头上/湿到胛。(jia) 唤渠/朝餐/歇半霎,(sha) 低头/折腰/只不答。(da) 秧根未牢/莳未匝,(za) 照管/鹅儿/与/雏鸭。(ya) ①重复用词,叠相呼应。“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一联两句,各出现两个“田”两个“儿”,相映成趣。 ②一韵到底,富有韵律。整首诗,除首句不押韵,其余7句皆押韵,以平声韵为主,音律和谐。 ③通俗晓畅,节奏轻快。整首诗歌,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描绘劳作的场景,自然轻快,朴实畅达。 ④巧用动词,富于跳跃。全诗在描写劳作场景的时候运用到大量的动词,“抛”“接”“拔”“插”“唤”“歌”“低头”“折腰”“不答”等词,不断地切换着画面与场景,富于变化之美,流畅轻快。 参考:活动1:韵律美和节奏美 活动2:再读《插秧歌》,赏析画面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人劳动场景,我们从中可以读到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场景,让我们走进诗人描摹的场景,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其中表现出的劳动之美。完成下面的学习活动 1、《秧歌》一诗中,诗人一共描写了哪几个劳动场景?请结合诗歌加以概括。 2、结合诗中词句,分析该诗是怎样描绘江南农家紧张忙碌而又秩序的插秧的情景。 参考:活动2第1题 一共描写了4个劳动场景: ①“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 ②“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雨中插秧图。 ③“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呼唤早餐图。 ④“秧根未牢莳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