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的世界》单元复习 1.物理观念: (1)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2.科学思维: 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科学探究: 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重点:长度测量的估读;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验、分析实验的方法与能力。 难点:长度测量的估读;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参照物的选择;速度单位的换算。 一、画知识结构图 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考点梳理 考点1 动与静 1.周末,同学们乘大巴去张謇纪念馆参观。在大巴行驶过程中,小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C) A.路边的树木 B.迎面而来的汽车 C.身旁的同学 D.后方超越的汽车 2.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有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可能的是(B) A.河岸 B.行船 C.岸边的房屋 D.远处的树 3.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并收集火星表面的各种信息。以火星表面为参照物,火星车在巡视的过程中是__运动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以火星车为参照物,火星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是__静止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考点2 快与慢 4.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所用时间为1h,前2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D) 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 5.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行驶,它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0~1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B.10~20min,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 C.2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 D.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6.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顺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苏炳添在奔跑过程中以跑道为参照物,他是__运动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苏炳添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__10.2__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7.一列长20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400m长的大桥,若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所用的时间为6min。求: (1)列车通过大桥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列车全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解:(1)v====10m/s=36km/h; (2)t′====320s。 考点3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8.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C) 9.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学校组织九年级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根据图片信息,对图中这棵小树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C) A.0.5m B.1m C.2m D.4m 10.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C) A.18.125cm B.18.1cm C.18.13cm D.18.12c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