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1.物理观念: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科学思维: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科学探究: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并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实验养成爱动手的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重点: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 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压力和支持力属于弹力。 趣味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PPT中如图所示的图片。 【教师活动】如图所示的场景中,弓弦、弹力绳、撑竿、蹦床有什么变化?是否产生力的作用?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任务一 弹力 【师生活动】用力压弹簧、拉橡皮筋、挤压橡皮泥、捏面团、将纸张揉成纸团。 【教师提问】 (1)它们是否发生形变? (2)松手后,物体的形变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弹簧、橡皮筋形变后可以恢复原状,橡皮泥、面团、纸团不能恢复原状。 【教师总结】橡皮筋类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后又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橡皮泥类的物体受到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塑性形变。 【教师提问】用手拉弹簧,弹簧可能发生什么形变?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用力小,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用力太大,弹簧发生塑性形变。 【教师总结】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即使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师生活动】探究是否所有的形变都能产生弹力。 (1)撑竿跳的竿子是用玻璃钢做的,玻璃钢有什么性质? (2)如果用橡皮泥做的竿子会怎么样? 【师生总结】 (1)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弹力的产生条件:①互相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教师提问】下图中哪些物体间的作用力属于弹力?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弹力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中,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任务二 弹簧测力计 【师生活动】探究观察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拉力大小与弹簧伸长程度的关系。 【师生总结】 (1)人们通过探究,发现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有关,尤其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它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2)为了测量力的大小,通常使用测力计对力进行测量。而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形变特性制作的。 【师生活动】观察弹簧测力计: (1)对照课本的图和实物,让学生说出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2)结合前面拉弹簧的实验,引导学生明确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师生总结】 (1)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盘、指针等几部分组成。 (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 【师生活动】阅读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并归纳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并认清它的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并分别使指针指到1N、3N、5N的位置,感受1N、3N、5N的力。 (4)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①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_____N; ②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文具袋,测量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2=_____N。 (5)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的几点操作要求。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弹力、弹力的方向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节 测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