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30191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量一量,比一比》说课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38755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小学,22张,课件,量一量,比一比,数学,二年级
  • cover
(课件网)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说 课 教材解析 “量一量 比一比”作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表内乘法(二)中的一个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测量和比较的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教材通过设计丰富的测量活动,如测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并学会使用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这一内容不仅巩固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应用,还为他们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长度单位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实际操作和比较能力尚待提高。他们可能对测量工具和测量过程充满好奇,但也可能因为操作不熟练或理解不准确而出现误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理解测量结果的意义,并鼓励他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比较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估计以及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在实践活动中,能够选择合适的实物来描述其他实物的长度,能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说重难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对实际事物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合适的测量方法,并能借助实物来描述其他实物的长度。 重点 难点 :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学法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引入 活动五归纳总结 活动三应用法则 活动六布置作业 活动四课堂小测 活动二新知探究 周长 激活经验,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 你能比划1米大概有多长吗? 那么10厘米呢? 40厘米呢? 1庹(tu ) 1.测量肩宽。 肩宽大约是30厘米。 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选择物体分组测量。 2.测量教室的长度。 大约长10米。 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大约长1米。 4.测量桌子的高度。 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大约70厘米。 5.测量一庹(tuǒ)(伸开双臂) 的长度。 大约1米30厘米。 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6.测量身高。 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大约1米30厘米。 选择合适的测量标准。 有一辆卡车长6米,你们能用合适的方式表示这个长度吗? 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 5名学生手拉手,和卡车差不多长。 一条巨蟒 一庹 5人 假设2: 一条巨蟒 讲桌的长 7个 假设1: 1.你们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巨蟒的身长吗? 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 2.你们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鸵鸟的身高吗? 一只鸵鸟 讲桌的长 2个半 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 1.选择物体量一量。 2.选择合适的测量标准。 测量教室的长、讲台的长、肩宽、身高等。 课堂小结,升华经验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或高度来描述新事物的长度或高度,说一说你们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活动。请以数学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数学活动课重在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获得合作的乐趣。因此,在应用时要重视学生的操作,然后引导学生把收获的喜悦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量一量,比一比 肩宽 大约30厘米 一拃的长度 大约10厘米 一步的长度 大约40厘米 两臂展开的长度 大约1米30厘米 身高 大约1米3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