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34578

苏教版三上1.4《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58787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教版,三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课件,教案,单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主题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单元是“数与代数”中“数与运算”与“数量关系”方面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进行整数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小数、分数加减运算,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结合现实生活,能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描述、表达、分析、解释实际问题,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也提出:“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并掌握多位数的乘除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经历探索简单规律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选择合适的单位通过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应用意识;能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常见数量关系,感悟利用常见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感悟如何将未知转为已知,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 在“教学提示”中指出: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加法或乘法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知道模型中数量的意义。估算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了解估算的实际意义。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安排了10个例题,其中例1和例2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例3、例4是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例5是不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例6是不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例7是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例8、9、10是乘数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乘法,此外,教材还安排了四个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完善认知结构,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认知情况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表内乘法计算及解决实际问题,这为学习位数较多的乘法打下了知识基础。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欠缺,观察能力不成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可能不会科学、完整地表述出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际问题,这需要老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其中的规律。同时,计算教学比较单一和无趣,在教学中应结合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具体的生活问题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应用,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其核心素养和能力。 单元目标拟定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理解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和估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会用乘加或乘减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进一步感受数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