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 《热的传递》单元 10.热对流 教学设计 单元 《热的传递》 课题 10.热对流 课时 1 核心 概念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学习内容及要求 4.1 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5~6年级③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知道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④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热在液体和气体中以对流的形式传递,了解对流的特点,并能列举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 科学思维:通过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概括、比较、推理,得出热在液体和气体中传递方式。 探究实践: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热在水中的传递作出推测,设计可视化的热对流实验。 态度责任:在好奇心驱使下,对热传递的探究感兴趣,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教学 重点 知道热对流的传递方式和特点。 教学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能对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进行分析和推理。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酒清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杯、热水、木屑、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神奇的实验。 一、引导课题,初步感知热在液体中的传递。(预设5分钟) [PPT 3 出示]出示加热温变液体实验视频导入新课。 提问:在试管上部加热温变液体,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当热的液体在上面,冷的液体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加热点位置的液体很热,但下面的液体仍旧是凉的,所以,下面的温变液体不变色。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热对流。 二、活动过程,探究热在液体、气体中的传递方式。(预设25分钟) 1. [PPT 4 出示]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观察煮稀饭时小米粒的运动,引导学生猜测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PPT 5 出示]探究热在水中传递方式实验材料图片,引导学生组装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PPT 6 出示]提问: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液体,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该怎么办呢 (预设: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 借助物体来观察……) 出示沙子、木屑、红墨水图片,提问:在水中加入哪种材料做参照物更容易看清水的运动? [PPT 7 出示]实验提示:加热时,不要用手去接触三脚架和烧杯;观察后,先移出酒精灯再熄灭,待烧杯冷却后再取下;小组分工合作,及时填写好记录单。 开展实验。 [PPT 8 出示] 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对流。 [PPT 9 出示]热对流演示实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水产生对流的条件是什么。 [PPT 10 出示]在试管不同位置加热,分别画一画水是怎样运动的,引导学生加深对热对流的理解。 2.[PPT 11 出示]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方式。 提问:在寒冷的冬天,暖气片是怎样使房间变暖的?引导学生结合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画出房间里的空气流动图。 学生分组汇报。 [PPT 12 出示]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演示实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烟雾的流动。 [PPT 13 出示]师生总结:空气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造成对流的原因是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相对流动。 3.[PPT 14 出示]生活中的对流现象。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出生活中更多的热对流现象。 三、拓展活动,了解并制作走马灯。(预设5分钟) 1.认识走马灯。 [PPT 15 出示]走马灯图片及文字介绍。 2.制作走马灯。 [PPT 16 出示]走马灯的制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