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35455

【公开课】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件+教案

日期:2024-10-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263359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开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课件,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加新课标)人物形象追问 本单元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编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三篇课文,既有文言文,也有根据古代经典改编的现代文,讲述了古代一些很经典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能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教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复述”第一次出现是在二上第八单元中,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复述课文。”“复述”第二次出现在二下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教材对“复述”的第三次要求出现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要素点又变为需要先“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再去详细复述故事。本单元是“复述”这个概念的第四次出现,是在详细复述基础上的发展,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概括能力,重在掌握“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 《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推断路边李树上的李子是苦李而不取的故事。在故事中,王戎年仅七岁,就能根据环境来进行分析,充分赞扬了他的聪明,善于观察和思考。课文虽然简短,但描写十分生动。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之前学习了两篇文言文,三上的《司马光》和三下《守株待兔》。他们接触文言文不久,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理解运用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借助注释、组词、补充、用现代词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可以在回顾的地基础上加强实践。 三、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4. 会写“戎、尝、诸、竞、唯”五个字,认识“戎、诸、竞,唯”四个字。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 模块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3分钟) 教师出示孔融让梨图、司马光砸缸救人图、曹冲称象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张图片,每一张图片都代表着一则历史小故事,大家想看吗?(PPT出示三张图) 2.它们都讲了聪明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另一个聪明人的故事。(PPT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戎”是生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预设:“绒”去部首;“戒”少一竖)在课题处书空“戎”,指导书写后讲解字义。(板书“戎”) 3.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指生答(预设:王戎不取道路旁的李子) 教师引导:“取”的意思就是摘。生再答,课题的意思就是:王戎没有摘道路旁的李子。 4.对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呢?(还有什么问题?预设:生:王戎是谁?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他?) 过渡:是啊,路边的李子都是随手可摘的,但是王戎为什么没摘呢?(师在课题后板书?)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这个有关王戎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由图片引入,明确今天要学的也是智慧的小故事。理解课题,引导学生置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模块二: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分钟) 1.(PPT出示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的同学用坐姿告诉老师。 2.PPT出示带有课文生字的句子。老师觉得有两句话难读,谁想来挑战读一读?(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预设:你的翘舌音读得特别准,你来教教大家。通过努力读正确了,这就是进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