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 《自转与公转》单元 12.白天与黑夜 教学设计 单元 《自转与公转》 课题 12.白天与黑夜 课时 1 核心 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及要求 9.2地球绕地轴自转。9.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9.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5~6年级①知道地球的自转轴、自转周期和自转方向,理解昼夜交替和天体东升西落等自然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②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方向,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③测量正午时物体的影长,说明不同季节正午影长的变化情况。④知道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四种月相,说明月相的变化情况。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认识到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手电筒等工具构建昼夜交替的模型,通过模型来理解和解释昼夜交替的成因。 探究实践:指导学生设计并进行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究昼夜交替的规律和成因。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于质疑,并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学 重点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以及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教学 难点 昼夜交替现象涉及地球自转等抽象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较难理解,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生动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手电筒 3.地球仪。 学生:手电筒 记录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交替出现呢 一、引导课题,感受昼夜的变化。(预设5分钟) [PPT 3 出示] 教师出示泉城济南白天和黑夜同一个地点的两张照片照片,引导学生找出明暗的部分,引出“昼、夜”,描述昼夜交替现象。 [PPT 4 出示] 白天与黑夜 二、活动过程,探究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道出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方向等问题。(预设25分钟) [PPT 5 出示] 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交替出现呢 归纳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被阳光照射到的部分 阳光照射不到的部分 [PPT 6 出示] 学生猜测,设计实验方案。 手电筒和地球仪分别代表什么? 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让地面上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哪种方式更符合事实 设计实验方案 1.教师谈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先进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人了太空,可以到太空对地球进行观察。但是这些方法在课堂上都不能实现,我们不能把地球和太阳搬到课堂上来研究,怎么验证我们的想法呢 2.教师小结:用手电简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这种实验方法叫作模拟实验。现在有了“太阳”,也有了“地球”,说明我们相当于站在了什么位置 教师提问:你们准备怎样做这个模拟实验呢 请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的假设讨论下实验方法。 3.学生讨论方法后汇报。 [PPT 7 出示] 借助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模拟实验,用手电筒照地球仪,通过观察发现,地球仪被照射的部分是亮的,另一端没有被照射的部分是暗的。 1.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2.学生分小组汇报。 教师汇总小组的结论,将有争议的提取出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存在争议的假设,并请同学上台模拟演示有争议的假设。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导航,排除不合理的假设,得出结论: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地球本身不能发光,也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由此产生了昼夜现象。 [PPT 8 出示] 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采用哪些方法可以产生类似昼夜交替的现象 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天;一昼夜约为24小时。 哪种模拟方法是符合事实的 由此推想: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PPT 9 出示] 再次借助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研究。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