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46824

2.6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5-02-0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10550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作业,课时,同步,一册,必修,2019
  • cover
2.6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土壤的观察内容包括( ) ①土壤颜色 ②土壤剖面构造 ③土壤厚度 ④土壤质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土壤由( ) A.成土母质、腐殖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B.成土母质、有机质、养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C.矿物质、腐殖质、砂粒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D.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生物 4.下列有关红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耕耘可以改变土壤结构 B.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C.适宜茶树等亚热带植物生长 D.成土母质中富含矿物有机质 读耕作土壤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②层为( ) A.腐殖质层 B.淋溶层 C.犁底层 D.耕作层 6.关于图中①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B.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C.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 D.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8.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因为( ) A.是岩石的作用 B.是气候的作用 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形的作用 地处皖南的古徽州是我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历来以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风昌盛而著称。自古以来,人们利用当地低山丘陵上生长的松树和油桐为原料制作徽墨。下图是皖南地区的景观图片。回答下列小题。 9.关于当地低山丘陵上的土壤,描述正确的是( ) A.母质为冲积物,土质黏重 B.淋溶作用强,土壤呈酸性 C.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D.物理风化作用强,土层厚 10.徽墨成为宣传皖南地区的符号,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地( ) A.历史文化厚重 B.制墨原料丰富 C.水陆交通便利 D.销售市场广阔 11.武夷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区,广泛分布着红色砂砾岩层。读图,据此,完成此题,武夷山( ) A.山麓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B.山麓自然土壤的性质偏酸性 C.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D.是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12.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题。 西西伯利亚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是( ) ①气候湿冷,有机质分解慢 ②地形多样,湿地广布,土壤矿物质流失多 ③永久冻土深厚,淋溶作用较弱 ④草类根系茂密,为土壤提供大量有机质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气候是影响植被类型和土壤性质的重要因素。秦巴山区位于中国南北过渡带,山区土壤有机碳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呈现有规律的时空变化。下图示意秦巴山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绝对数越大,相关性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土壤有机碳与气候相关性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海拔大于1000米,夏季降水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的理由是( ) A.降水多植物生长茂盛 B.降水多土壤淋溶性强 C.降水多矿物质风化快 D.降水少有机质分解多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b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生物 B.地形 C.降水 D.成土母质 16.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A.甲与Ⅰ B.甲与Ⅱ C.乙与Ⅱ D.丙与Ⅰ 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