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53449

2.2《红烛》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0-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141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红烛,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
  • cover
见《红烛》闪亮,解疑团迷雾 絮语: 徬晚,室外已是风雨过后,远处的椰树随风梳理着秀颀的长发,可路上的积水依然会淹没你的脚踝,既然老天拒绝你外出散步,那就只能在家好好温习自己的功课吧。 也许是职业的习惯,心中总是挂念着高一的新生,于是顺手翻开高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该与同学们交流闻一多的诗作《红烛》了。 教学文案: 师导:请同学们打开书p4,请大家一起表述这首诗的标题和作者: 明确:《红烛》,闻一多 师导:大家看标题和作者下面的一句:“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出自李商隐的哪首诗? 明确:《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师问:根据你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从诗作的结构角度上考虑一下,它具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全诗开启的引子,具有统领全篇(提纲挈领)的作用。 师导:如果说李商隐的这首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意,那么由于时代的不同,诗人创作的心志不同,那对于“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句,则赋予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情感。 “蜡炬成灰”中的“蜡炬”,则成为了作者闻一多诗作的“意象”,他通过这个单纯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呢?这需要我们共同讨论研究。请大家先标出全诗一共几节? 明确:共九节。(开始散读,齐读) 师导: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怎样的发现? 明确:“红烛啊!”这一句,诗人在重复使用了。 师问: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哪种修辞手法? 明确:反复(回环、呼号) 具体分析: 师导:下面我们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梳理一下每一节的意思: 师导入门: (配合投影)大家看第一节: 教师示范: 一、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你鲜红和透亮的颜色让人们(诗人)产生了不尽的联想:你敢于将自己的火红的内心“吐”出来,做一个比较吗?看一看是不是一样的鲜红。 学生梳理:我们来看第二、三节: 二、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诗人面对着燃烧的红烛在思考,在发问:是谁给了你躯体,是谁又点着了你的灵魂?又为什么你发出光亮时,是以毁灭自我为代价的?这让诗人产生了难于理解的疑惑。所以我“一误再误”,让“我”滞留在追求光明与毁灭的自我困惑之中。 三、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我们可以将二三节合起来理解,诗人在反复地思忖中,终于寻求到了答案,蜡烛所发散的光亮,完全是“烧”出来的,蜡烛不燃烧,光亮又从何处来?所以说“这是自然的方法”。 讨论分析: 师导:通过对前三节的简要梳理,我们基本上了解了诗人要表达意思。我们首先看第一节: 一、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师导:诗人在开篇就直言他的意象———红烛。为什么诗人看到了红烛会引发了他的联想?联想到什么? 明确:是因为红烛鲜红而透亮的颜色而引发了他的联想,联想到自己那颗热烈而赤诚的内心,并深情地发出了邀请:诗人啊//吐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师问:这种寓答于问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明确:我的内心不是与你一样的吗?都是鲜红、透亮、赤诚的呀! 师问:既然我和你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诗人笔下的红烛? 明确:在这里“红烛”已经是“透亮和赤诚”的象征了。人的情感是内在的,是抽象的,红烛则成为诗人思想情感抒发的依托点。红烛是被诗人情感化、人格化了的一个形象。也就等于说,诗人就是红烛,红烛就是诗人,红烛已经具有了诗人的灵魂。 师导:我们有了这样的认知,对于下一个层次的思想内容就等于有了一把开启的钥匙了。请大家齐读二~三节: 二、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