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59237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1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103465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编版,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2.学习目标 (1)水平1—2学习目标:能够简述隋唐制度在选官、职官和田赋等领域的独特设计;能够运用相关文献记载,简述隋唐时期在科举制上的变革举措;能够明确三省六部的主要职能;能够说出“庸”的具体含义和两税法的基本内容。 (2)水平3—4学习目标:能够对比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分析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能够在掌握三省六部具体职能的基础上,结合特定时期的史实,分析特定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能够理解立足现实进行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目 录 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赋税制度:从租庸调到两税法 选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选官标准 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血缘 官位世袭 选官方式 军功爵制 军功 朝廷授予 孝廉 察举制 自下而上推荐 秦朝 汉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先秦 ? 一、选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一)九品中正制 1.背景 寒门(下品) 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 地方大族操纵选拔权 2.标准: 家世、道德、才能→家世 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时,犹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但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控,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马凯《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 九品中正制形势图 3.影响: 初期选拔大量人才,但后期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高门(上品) 一、选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1、科举制演进历程 隋文帝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唐太宗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二)科举制 一、选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材料1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汪洙《神通诗》 材料2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衣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 根据材料思考科举制的影响。 (二)科举制 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扩大统治基础。 提高文化素质 形成重学风气 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3 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顾炎武《日知录》 明清科举制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一、选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1、科举制的影响 军功爵制 察举制 世卿世禄制 选官标准 孝廉 血缘 军功 选官制度 官位世袭 选官方式 朝廷授予 自下而上推荐 九品中正制 家世德才→家世 官员推荐 朝廷授予 科举制 中央组织 考试 秦朝 汉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先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变化与创新 选官标准: 由家世门第演变为学识才学,趋向科学和公平。 选官方式: 由世袭、推荐到考试,趋向公平、公开、公正。 从地方逐渐收归中央,中央集权加强。 选官权力: 一、选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中央官制的发展变化? 秦朝 三公九卿制 西汉 “然中外朝之分,汉初盖未之有,武帝始以严助……” ———钱大昕《三史拾遗》 东汉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后汉书》 中外朝制度 魏晋南北朝 形成三省机制 隋唐 二、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诏令的发布与门下有什么关系? 二、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材料: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