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黄鹤楼 崔颢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背诵这首诗。(重点) 2、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主旨。(难点) 一、新课导入 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名文。 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湖北:黄鹤楼———崔颢 《黄鹤楼》 一、新课导入 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二、了解作者 崔颢(约704-754),盛唐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年少聪慧,少而能诗,“意浮艳,多陷轻薄”。二十岁前后赴长安应试,一举高中,鲜衣怒马,辉煌一时。却因得罪权贵,无人举荐,仕途上晋升无望,于是辞官出走,将自己置身于风尘苦旅之中二十年。著有《崔颢集》。《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这首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四、初读文本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qī hà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飘荡的样子。 翻译: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五、理解诗意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形容草木茂盛。 暮霭沉沉的江面。 翻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清楚可数。 故乡家园。 六、精读赏析 1、找出点明主旨的句子,并说说主旨句运用了哪一种抒情方式。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直抒胸臆。 六、精读赏析 2、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首联运用典故,引用仙人乘鹤归去的传说,感叹物是人非,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惆怅与苦闷;也使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六、精读赏析 3、首联哪个字用得绝妙,妙在何处 “空”字用得绝妙,强调了空间上的虚无,包含了作者的无限感慨:昔日仙人乘鹤已去,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这样,一个吊古伤今,内心孤寂的诗人形象就此跃然纸上。同时,也为后面作者抒发乡愁做好铺垫。 六、精读赏析 4、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颔联紧承首联,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苍茫,抒发了诗人对于岁月易逝的感慨。同时,也为下文写作者思念故乡的愁思做铺垫。 六、精读赏析 5、诗人登上了名扬天下的黄鹤楼,他极目远眺,看见了临江的一道美景,请问所见之景有哪些 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江上烟波。 作者看见了草木茂盛、欣欣向荣之景,也看到了暮色沉沉、烟波浩渺之景。 六、精读赏析 6、尾联是如何表达“乡愁”的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倍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六、精读赏析 7、颈联写看到的繁荣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