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65517

6.1《芣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日期:2024-10-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28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芣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芣苢》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还原画面。 2.鉴赏诗歌技巧,思考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3.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欣赏劳动之美。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还原画面。 2.鉴赏诗歌技巧,思考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3.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欣赏劳动之美。 教学过程 一、温故以冀知新意 1.回忆你所学《诗经》篇目,你还能记住哪些名句? 2.请简要概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和李绅《悯农·其二》呈现出的共同场景。 导入 二、解题方知始何来 你认识芣苢吗?知道有关芣苢的哪些知识?猜猜古人采集芣苢都有哪些用途。图片 明确: 芣苢,又名车前草。“药食同源车前草,清热解毒好功效” :车前草是典型的药食两用植物,作为中药材来说,果实、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祛痰,凉血,解毒等功效,可用于热淋涩痛,水肿尿少,暑湿泄泻,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等;作为食材来说,车前草味甘,颜色鲜艳,可蒸可煮可凉拌,无论怎么烹饪都能成为餐桌上的“佼佼者”。 过渡语:了解了芣苢药食两用的知识,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去看看2000多年前,有一群周代的女子,她们在野外采摘野菜时的情景吧。 三、也学周女采芣苢图片 活动一:自主“读”诗,由言揣意 1.自读《芣苢》,读准字音和节奏,结合注释,在翻译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熟读诗歌,描绘阅读后你眼前浮现出的画面。 ①呼朋引伴采摘图 ②用手摘取芣苢图 ③用衣兜取芣苢图 活动二:小组“品”诗,斟词酌句 要求:再读诗歌,画出诗中每一节中唯一有变化的字,反复吟咏,尝试揣摩人物心情。 3.这六个字有哪些细微区别变化?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 难点突破: 六个动词的字源字形含义。 学生障碍:概括画面,而非描绘画面。其深层原因是学生不理解动词的内涵,从而进行合理的想象,还原出诗歌的画面。 方法点拨:借助字形字源,品味动词含义,展开联想想象 参考名家译文,还原劳作场景,描绘诗中图景 明确: 《诗经》中釆集的植物种类很多,清代顾栋高《毛诗类释》做过统计:蔬菜类38种,野草类37种,药物类17种,比如釆薇、釆葛、釆桑、釆萧、采艾、采苓、采繁、釆蕨、釆蕨、采芭、釆荼、采菽、釆莲、釆菱、釆卷耳、釆苻菜等。 从原始社会延续下来的性别分工是男性负责狩猎、耕田,女性负责采摘和照看孩子。所以,《芣苢》中采摘的人大概率上是女性。 难点突破:衣裳(chánɡ)制(上下分裁)即上衣下裙。看似简单六个字,就把女子们发现芣苢,采摘芣苢,再到满载而归的过程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4.六个动词就可以描述的场景,却用48个字,能否将《芣苢》改编成“采采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将其与《弹歌》进行比较,体会各自的情感。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先秦《弹歌》 明确: 他们砍竹,接竹,制作弹弓捕猎禽兽,通过紧张的劳动获取食物。我们在读的时候,感受到一种紧张的节奏。想必,他们在歌唱时,心里也对猎物充满了急切的渴望。 而《芣苢》,全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不断变化,其余的诗句重章复沓,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节奏,切合采摘芣苢劳动的轻快动作节拍。这种四字为主、重章叠句的特点是《诗经》的风格。 情景演绎,知行合一 两至三名学生上台演绎采芣苢的劳动场景。 四、劳动精神我传承 活动三:名家评诗,畅所欲言 5.前人读《芣苢》有如下评价,请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 ———元·吴师道 明确: 这些女子就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