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66298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1-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120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统编,高中
  • cover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以“纵使相逢应不识”为连接,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词中融合的“记梦”、“悼亡”、“身世”内容,能够达到以恰当感情朗诵的效果。 环节一:诗词为引,文风不一 1.教师以他人评价——— 王安石称为“不知更几百年才出如此人物”。 引出苏轼,并简要介绍苏轼。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的苏轼。名传千古、声扬海外的大家。 2.以复习苏轼诗词,引出其文风、成就——— (1)《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是,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是写下了———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师背)而不知其所止;;(生答)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师背)羽化而登仙。。(生答) (2)《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只有苏轼不绝的,他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师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生答) (3)《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他慷慨高歌——— 大江东去,,(师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生答) 总结:苏轼词开豪放一派,有别于“奉旨填词”柳三变等词人的婉约派。但苏轼的行文风格并不单一。其文豪放、旷达、开阔、真挚,有时亦有婉约之风、哲理之思。 3.转入千古第一悼亡词,点明学习目标——— 走进苏东坡的另一面,一起来学习千古第一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环节二:时空永隔,尘霜为往 1.教师范读——— (1)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意。 (2)在这首词中,有哪一句是作者在悲叹现实之后假设两人的相逢?(齐答) 明确: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3)有哪位同学能够给我们翻译一下这句话? 明确: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4)再找一位同学进行翻译,并对二人的翻译进行点评。(进行板书) 2.转入关键词句的学习——— (1)“纵使”是“即使”,有假设的含义,作者为什么需要假设?为什么不写“待得相逢”或是“等到相逢”?【换一换】 明确: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2)还因为什么作者需要用“纵使”来假设两人的相逢? 明确: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可是即使作出了假设,作者还写到是“应不识”。既然两人感情甚笃,苏轼为什么认为两人会“不识”? 明确:“尘满面,鬓如霜”。 结合词句翻译、背景进行随文鉴赏讲解。 (4)此时的苏轼不到40岁,正是壮年,又为何会如此落魄,如此沧桑? 苏轼的人生历程中的关键节点漫漫人生历程中的一个时间段,可以用这样几个四字词语串联起来,分别是:年少成名-名满京华-自请出京-乌台诗案-驻留常州-流落儋州。 同样是神宗熙宁八年,苏轼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其中有“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词句。【比一比】 明确:作者的本意不在单纯描写自己的外貌,而是想借“尘满面”言明宦海浮沉、生活跌宕。借“鬓如霜”言明年华不再,饱经风霜。 上阙总结:联系上阙内容,介绍苏轼请辞离京之前的生平经历,引出悼念亡妻与落拓身世之感的交织。 环节三:深情为悼,佳偶难成 1.“纵使相逢”之假设,在作者在梦境中实现了。 (1)用苏轼的词句来描述,他们相逢在怎样的情境中呢? 明确:小轩窗,正梳妆。 (2)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一种情景中,王弗有没有如苏轼在上阙所假设的“不识”东坡?为什么? 明确:没有。因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2.结合王弗与苏轼之间的故事,进一步引出情感。 (1)苏东坡、王弗的爱情故事一半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