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66327

6.1《芣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0-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115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芣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古诗文教学设计《芣苢》 诗歌教学重在把握意象和意境,因为诗歌环境大多距离我们年代久远,因此如何让学生快速进入诗歌营造的境界、从中感受诗人的情思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所以我这节课主要采用“观劳动之行”、“听劳动之声”、“临劳动之境”三个环节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和想象逐渐进入到是个创造的欢快的劳动境界当中,当然这三个环节的设计也不能脱离文本和新课标规定的语文活动,因此第一个环节主要是品动词、朗读、写作三个活动展开。 当然,这节课的设计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对学生的语文水平了解不够,设计的问题太过简单,调动不起来学生的兴趣。 1.学习目标确定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掌握《芣苢》的重要字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通过探究一系列动词,把握《芣苢》歌颂主旨;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展开想象,体会《芣苢》的艺术魅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感受古人的劳作生活,传承与发展劳动精神。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动词,感知劳动过程。 难点:联想想象,创设劳动语境。 3.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巩固基础,以导古之劳动 教师活动1 1.老师询问学生对《诗经》的了解程度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适当补充。 【PPT呈现】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古代诗歌305首,最初是配乐而歌的歌词 ·重写实,开创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2.教师询问学生对《芣苢》中生僻字的学习程度(以开火车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PPT呈现】 采采: ;薄言: ; 采: ;有: ; 掇: ;捋: ; 袺: ;襭: 。 3.教师过渡: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古时的人们是如何践行他们的劳动精神的呢?《芣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人的劳作场景,感受他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寻找其中蕴含的劳动之美吧! 学生活动1 1.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到的《诗经》信息,记忆老师呈现的《诗经》的关键信息。 2.同学们分享自己在课前认真学习的生僻字词,配合PPT所呈现的生僻字进行回答,查漏补缺。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巩固基础”的环节,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并且加深学生对于《芣苢》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后面教学环节中对于《诗经》音乐性的理解进行铺垫。 环节二:鉴赏动词 以观劳动之行 教师活动2 1.教师请学生指出《芣苢》中的关键动词,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下方注释,从动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PPT呈现】 a.采-有:无偏旁,较简单,朴素的采摘行为 b.掇-捋:提手旁,具有以手为工具的共同点。不同点在于二者的动作幅度,捋是大把大把地采摘 c.袺-襭:与衣服有关,不同点则是前者是用衣襟兜芣苢,而后者则需要先调整腰带。 2.教师请学生思考六个动词之间的排序与“劳动过程”的关系。 【PPT呈现】 采摘→用手大幅采摘→用衣襟兜芣苢 3.教师请学生从过程性的动词中“观看”古人劳动的场景,体会古人劳作的心情变化,整理情绪变化的词。 平静→快速、急切→快乐、满足 学生活动2 1.学生找出重要动词,按照教师的要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2.学生思考这六个动词之间的排序与“劳动过程”的关系,整理出“劳动过程”图。 3.学生体会古人劳作时的快乐之情,由此品味劳动的“美丽”。(使人收获、使人快乐)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鉴赏动词”的环节,从最初的动词辨析,到之后的动词排序,再到动词与情感的关系,将学生逐步拉入古人劳动的情境之中,形成一幅“劳动过程”的图景。 环节三:反复诵读 以听劳动之声 教的活动3 1.教师呈现《诗经》中诗歌的创作缘由(参考《毛诗序》),使学生理解《芣苢》由劳动的快乐之情而生的创作契机,并且请学生指出《诗经》诗歌的特点。(唱歌、舞蹈) 【PPT呈现】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